旅遊

[Eric單車日記]霞喀羅古道(下)

輕挑戰路線:養老-栗園-馬鞍-武神


發布時間:Jan 25,2015 14:00 作者: Eric

粟園竹海

 

粟園駐在所,位在18.5K處,建於1919年,光復後繼續使用到民國48年才撤離。原先是泰雅族基納吉群Tarakkis社所在,泰雅語Tarakkis即是小米之意。如今泰雅族的小米園已不復見,駐在所原址的地基猶在,但只留下約30公尺長的夯土牆遺跡。

 

回顧上篇[Eric單車日記]霞喀羅古道(上)

 

 

 

 

粟園大片的桂竹林是古道上最絕美的空靈,像極了「臥虎藏龍」電影中的場景,搖曳的竹浪交織成翡翠的天幕,久違的冬陽從林梢撒落點點金黃,聞著竹葉的清香前進,人車一體地蕩漾在翠竹掩映的綠海中。

 

 

 

 

出了竹林後又是一片美麗的楓香林,然後就是第一個挑戰,前方有一大片的崩壁,古道路基已崩散在薩克亞金溪中,只能循陡升的山徑高繞過去。上攀的路徑濕滑陡峭,需要強健的體能與扛車技巧,壯漢多的團隊可以接力一起通過,當然,也有許多車友選擇駐車於此,改採步行前進。

 

 

 

 

馬鞍楓林

 

高繞後回到步道,再前行一小段,突然間,一大片金黃籠罩山林,馬鞍(17K)到了。馬鞍有古道上最大的一片楓香林,即使每年都造訪霞喀羅,但行到此處總會發出由衷的讚嘆!一棵棵壯年的楓香拔地而起,高大挺拔、樹影婆娑,逆光下的樹林一片繽紛,從橙黃到赭紅、由亮橘到深褐,台灣少見如此壯麗的北國秋色。生命就該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馬鞍如火的丹楓總是讓人百般流連,「去年我騎到馬鞍時,一個人坐在這裡,欣賞光影的變化,一看就一個小時」盧導這麼說。

 

 

 

 

馬鞍是霞喀羅古道養老段的高點,海拔1460公尺,以最早在此開墾的泰雅族人Mawan為名。早期因為香菇栽培的熱潮,而在此栽植楓香,作為香菇的培植用材。熱潮過後,人為的力量退出荒野,但成蔭的楓香已佈滿整座山谷。

 

 

 

爬上馬鞍駐在所的階梯,房舍遺址位於道路上方的平台, 1922年,日本人設置「馬鞍警察官吏駐在所」,配置4名巡查、8名警丁,這裡曾經是12個人安身立命之所。現在平台四周仍可見砌石駁坎,還有5間房舍的夯土牆遺跡。站在歲月的煙塵上,感受歷史的溫度,抬頭往上望,大雨過後、碧空如洗,白雲下點點的金陽黃與翡翠綠是如此平和地融合在蒼穹下。

 

 

 

 

黃金林道

 

接下來是一段五星級的林道,楓葉舖面的黃金高速公路,穿過楓林迷人的剪影,窸窸窣窣地揚起冬日的絕色,總是捨不得騎完這5百公尺。16.4K處,已修復的大崩壁路段,雖然新路基頗寬,沒有十足把握,還是牽車通過為宜。過了大崩壁後回望馬鞍的楓香林,你一定會同意,台灣最美的楓紅就在這裡。

 

 

 

 

 

接下來的1.5公里是緩下坡,有幾處較危險卻又容易被忽略的路段,一側是山壁、一側是陡峭的溪谷,屬於災後修復的路面,路幅窄、轉彎角度大,最好牽行通過。

 

 

 

 

曾經在這段路聽到野狼的引擎聲,不久,兩輛野狼機車追上我們,不得不佩服原住民的藝高人膽大。3位住在五峰鄉的年輕泰雅族人,載著一位耆老回來拜訪原鄉,也做口述歷史的傳承。經由年輕人的翻譯與耆老交談,得知他已經快80歲了,出生在白石,民國30幾年,約國小年紀時才遷移到五峰,真的是霞喀羅的歷史見證者。

 

 

 

電線桿中的鄉愁

 

15K處是武神駐在所,駐在所在道路上方,有上、下兩層,以坡道相通,基地及坡道有完整的石砌駁坎。無建物遺跡,目前只見竹編工寮,可能是原住民做為種植香菇用途。發現一根老舊的電線杆,十字形的木桿上還留著礙子與殘留的電線,這警用電線桿被稱為「警察生命線」,想像昔日被派駐深山的日本警察,雖然貴為「大人」,卻也只能依靠這細細的電線互通有無,幾杯清酒下肚,在春天的櫻花下互吐鄉愁! 

 

 

 

 

古道在武神後繼續向南,利用白石吊橋跨越薩克亞金溪到西側,再折往北約400公尺到達見返,才又朝西南的白石前進。從武神就可望見溪谷中的白石吊橋,隔著薩克亞金溪的對岸就是見返駐在所,見返離白石駐在所只有1.2公里,日人設立見返駐在所應該是戰術考量,從見返就可眺望到武神駐在所一帶的警備道路,利於緊急事故的處理。

 

 

 

 

大人的辦公廳

 

大部分的車友都會在武神折返,有強烈探索興趣的車友會停車在古道坍塌處前方,繼續徒步前進,15K的武神到14K的白石吊橋間,是古道毀損最嚴重的地方,修復後仍須攀爬天梯下切與高繞,步行已算驚險,如果扛車就需要高超的技巧、強健的體能,再加上團隊合作,除非是全程越嶺的神人行程,否則不值得嘗試。

 

 

 

白石吊橋是古道上最顯著的人造地標,寬約1公尺、長145公尺,與溪床落差達60公尺。從這裡到白石駐在所約2.2公里,步行往返約需1.5小時,如果時間與體力足夠,頗值得一探。

 

 

 

白石駐在所是古道上保持最完整的遺跡,經修復後的房舍仍然保留著濃濃的和式建築風味。望著大人的辦公廳與官舍,我想著,不知道先前遇到的泰雅族耆老,是否跟駐在所的酒保大人買過糧食?

 

 

全文完~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