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車友們的認知當中,古典賽因其賽段當中夾雜的石板賽道得名,騎在歐陸古早的產業道路上,不僅要求騎乘的效率、選手們更要力求保存體力;不僅如此,想在古典賽當中取得勝利,避免摔車也是他們的要務之一。
舉例來說,巴黎 - 胡貝(Paris-Roubaix)有多達50公里的石板路段,全程切分為25個小障礙,點綴在超過250公里的長距離競賽當中,長度從400公尺到3公里不等;再者,每一段石板路區塊的難度亦有所不同,賽事官方將其定位1~5顆星,星星的數字越高,選手們面臨的挑戰也越顯艱困,換句話說,5顆星可以解讀為幾乎沒法騎的賽段;部分賽事甚至伴隨著惡魔的坡度,陡峭的程度甚至超過20%(如環法蘭德斯賽),為其最讓人深刻之處。
去年環法前,選手們在石板路上加緊練習
雖然我們沒有機會實地造訪,體驗史詩級的古典賽道,不過瞭解一下騎乘這些賽段的訣竅,在遇到顛簸或泥濘的公路時,都是有幫助的;這回小編除了說明Pro們的應賽守則,也親自造訪台中科學博物館前的石板路面,當然這裡的路況相形之下陽春許多,不過的確能模擬近似於古典賽的路感,騎乘的趣味性十足!
一、跟著高手的腳步
鎖定曾經拿下古典賽冠軍的車手,是賽場的安全首選,因為他們往往會在集團的前段,也有充足的隊友保護著,在背後觀察他的騎乘動作,也會是建議的選項。看似容易,不過在賽場上光是想做到這一點,其實已經困難重重。要知道,石板路不僅崎嶇難行,招牌的直角過彎更考驗車手的應變能力。
預示前方的路線,是高速行進中重要的一環
二、保持最佳狀態
在通過石板路時,騎士必須讓自己保持在最佳的騎乘狀態,一旦你流失了太多體力,就容易發生摔車的意外。在騎乘當中,速度、騎姿與迴轉數缺一不可(80RPM為建議值)。值得注意的是,騎得太慢不是一件好事,唯有後輪不斷地輸出,才能抵禦時不時的彈跳,流暢的踩踏是賽中的重點。
除此之外,為避免鏈條受到不必要的撞擊,「大對小」是專家在齒比上的建議;至於要抓握下把,採用費力的空力騎姿,或是較輕鬆的平把設定,就由騎士的狀態自主調配比例;不過,一般車友車手的高低差設定沒有Pro那麼明顯,不妨嘗試下把這個選項。
在顛簸路段,抓握下把是更牢靠的選擇
三、因時制宜選擇路線
雖說這是最難做到的部分,卻也是最重要的部分;每當選手覺得疲倦,他們會想轉戰路肩,雖然道路兩旁比較好騎,不過更多的細石,更增添了破胎的可能性;再者,道路兩旁的塌陷往往更明顯。通常,這些賽道都擁有雄厚的歷史背景,道路往往會呈現「W字型」的狀態,有雜草與小土坡的路線尚稱平緩,不過被車輛的摧殘的下陷路面,就不建議騎乘(或是根本騎不快)。假若遇到雨天,坑洞或積水會使情況更加惡劣。
想像一下,每段石板路的長度至多2公里,約為4分鐘左右
(圖為台中市科博館前)
石板路和公路越野(Cyclocross)的賽段多有相似之處
有鑒於一般公路車並非專為古典賽的惡劣路況設計,而是以騎乘的速度表現為出發點,專求剛性導致舒適度不足,假如騎士的狀況允許,更換戰駒應戰會是推薦的選擇,你不會想要拿F1賽車來跑拉力賽吧?
具體的做法有哪些?
改變車手的騎乘幾何,可以透過以下幾種方式:包含拉長輪距、加大地面與大盤之間的間距等。不僅如此,古典賽車手會纏上雙層手把帶減震,並在考量胎寬的情況下,換上25~27mm的胖胎應戰,並依照車手的體型,將胎壓降低至85~90psi(甚至有車手將胎壓降至70左右)。這還沒完,使用鋁合金的水壺架、搭配一件舒適的車褲和會陰部的護體霜,都在建議的範圍之中。
抵禦連續不斷的震動,在手上纏繞膠布是Pro們的作法
(但要注意,手指的靈活度會降低)
同場加映:「一把抓Gripfast」龍頭避震器
一般自行車中,公路車上是幾乎沒有避震的效果,登山車上只有在前叉部分具有避震效果,「一把抓Gripfast」龍頭避震器的位置卻是在龍頭,這樣的設計可以讓震動在經過車架、前叉之後,提供更多緩衝,手部的壓力也可以減到最低。在內部構造上,這款龍頭避震器使用了類似懸吊系統的方式作動,能夠吸收上下的震動,搭配多年研發的導引桿設計,讓避震效果穩定,上下所產生的震動都可以輕易的吸收,解決你騎乘自行車所產生的震動痠麻不適。
在近似石板路的路段,體驗「一把抓Gripfast」龍頭避震器
這項產品著重舒適度,特別適合長距離騎乘的車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