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

橫貫美國 愛心騎飛挑戰5000公里長征

9天內 他們要完成不可能的任務


發布時間:Apr 11,2015 10:00 作者: Peter

一場橫越美國,總長5000公里的單車賽,你有挑戰的勇氣嗎?

 

RAAM是什麼比賽?

 

RAAM(Race Across America)是全球艱難賽事之一,賽道橫跨美國12州,經過88個城市,總長約為5000公里,堪稱是世界上最長的單車賽。在六月中旬,首支台灣隊伍即將踏上RAAM這個最高賽事殿堂,預備在9天內完成不可能的任務,他們是「愛心騎飛」團隊。

 


穿越美國東西岸,堪稱最困難的自行車賽事

 

 

「愛心騎飛」成員簡介

 

蕭依婷:「你不試,永遠不知道啊。」

 

為自己報名人生當中最大的挑戰,蕭醫師就想試試自己的能耐,身為團隊中唯一的女孩,在巨大的壓力下,也不免心情忐忑。不過她知道自己的個性,無論在身體或心理上,都不會有放棄的念頭;這股韌性,賦予她克服困難的能力。

 

回想自己的單車故事,是因為一台抽獎抽中的賣場車,意外開啓了她的單車旅程。後來買了自己的單車,路程騎得更長,沿途的風景也隨之延伸。在長距離挑戰中,燦爛的她是挑戰者中少數的女孩,為什麼熱衷此道?蕭醫師笑著說:「都是交了壞朋友啦。」

 

 

 

阮建瞱:「寧願練到吐,也不要在賽場被電到爆。」

 

引用籃球巨星Kobe Bryant的名言,即便大阮已經是團隊中的主將,他還是做足準備,以期待的心情對抗落磯山脈與沙漠的未知。絕對的信心,建立在萬全的準備之上;接下這份挑戰,因為他想用行動告訴大家,素人,也可以做夢。

 

騎著單車穿插在軟體工程師的生活當中,平常的大阮是不折不扣的單車通勤族,最高紀錄在一個月內累積4千公里的里程。報名每一場長距離挑戰,不僅滿足自己的冒險性格,也讓他甩去一身負擔,成功在2年間減重35公斤,非常驚人。

 

 

 

盧玄梂:「對所有人來說,會是前所未有的體驗。」

 

要知道,愛心騎飛這支臨時成軍的4人小隊,雖然是長距離領域的一時之選,但在磨合的過程當中,也曾歷經爭執與妥協,不過在騎車方面,他們有絕對的共識。團隊中年紀最長的丹尼大叔,預備帶著滿滿的信心赴會。

 

其實,還是自己一個人騎車的時候,丹尼大叔還沒有這個夢想,不過,現在這個集體的夢想,是他心中可勝任的目標。訪談當中,不斷提到「團隊」的重要性,45歲的他,不怕付出體能,選擇以從容的心情上路,只要後勤支援無虞,他認為,享受其中不是問題!

 

 

 

黃儀光:「我們台灣人也可以像外國人這樣騎車。」

 

清晨騎、中午騎、傍晚也騎;雖然儀光早已是單車的重度使用者,但背負著只許成功,不能失敗的重擔,讓原先騎輕鬆自在的他,也被壓力壓得喘不過氣。決心提升自己,拿出全部的實力應戰,他告訴自己:「騎,就對了!」

 

4個愛騎車的人聚在一起,縱然身經百戰,還是第一次挑戰這麼長的距離,好在在騎車的共同興趣之下,很快找到彼此合拍的節奏。幾次長距離的團練下來,互相照料養成了團隊的革命情感與默契。完成挑戰後,他想告訴大家:「我們台灣人,也可以像外國人這樣騎車。」

 

 

 

關於「愛心騎飛」團隊

 

在台灣,有項著名的長途騎乘單車活動叫做「瘋系列」,賽程從200公里開始,一路到300公里、400公里、600公里、1000公里,你可以說這是一項瘋狂的比賽,但或許在你心裡真正的想法是:「瘋子」。更瘋狂的是從活動開始到結束,中途沒有任何官方的補給,你要學會自給自足,活動中也沒有舒適的飯店,當你覺得疲累,只能倒在路邊,而緊湊的時間限制也沒有太多時間讓你睡飽。沒錯!這就是一群瘋子在參加的瘋狂比賽。

 

這場比賽沒有名次,只有你不斷地挑戰自己的極限,你最大的對手只有自己。但就是因為殘忍的遊戲規則,在一場場活動中,你會認識許多單車好手,當然也會有彼此扶持的好友,在比賽中互相照應,一起休息,一起前進。

 

 

 

在參加過數不清的賽事後,我們認識了彼此,我們也發現是一千多公里的賽事不該是終點,應該還有更遠大的目標值得我們去挑戰,於是以參加2015年RAAM為目標組成了「愛心騎飛」這支車隊,我們也是台灣首支參加RAAM團體賽的隊伍,我們將會穿著國旗抵達終點,告訴全世界:「Yes, we come from Taiwan!」

 


 

對一般民間團體或素人來說,要參加這類型的國際賽事有極大的難度,在沒有固定贊助商支持的情況下,他們努力躋身國際的運動舞台。這趟旅程不僅有圓夢的目標,在RAAM後,他們會將所有結餘款項留給一個社服單位,將以偏鄉小學或是弱勢兒童團體為主要對象,實踐「愛心騎飛」的初衷。

 

如何一起支持愛心騎飛

關注愛心騎飛粉絲專頁

 

 

 

Hashtag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