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連埤東側的杉木林中也有一條美麗的林道,絕佳的光影深深吸引著我們,沒有騎登山車來的車友,也都借車來騎上一段。
回顧上篇:【Eric單車日記】天堂邊緣-雙連埤、福山植物園(上)
林道前段雖有起伏,但路面平整好騎。
大約100公尺後,轉為單軌山徑,再往後看是陡升的地勢,可能要扛一下,留待下次與另一條無名林道一起探索。
離開環湖道路,回到台7丁省道的柏油路面。
許多車友都知道,雙連埤至宜蘭這段省道原來稱台 9甲線,與新店到孝義的台 9甲線是同一條省道,登山車友常騎的西坑林道是計畫連接兩邊台 9甲的原始林道。但公路單位早已放棄打通,所以2014年7月16日公告,台 9甲線調整為新店-孝義(原路線名稱為新店-宜蘭),里程調整為19.833公里(原里程為66.188公里)。原孝義至雙連埤路段(未開闢)解編;原雙連埤至宜蘭路段改編為台 7丁線, 路線名稱為雙連埤-宜蘭,里程為16.210公里。
眼尖的攝影師看到遠處的落羽松就知道是處絕佳的取景點。
騎到落羽松林下,為愛駒留影,有新人也來拍婚紗,剛好再以他們為背景留下美麗的見證。
換車友輪流上場,大家直呼,太美了!
當然要來張團體照!
野夫炊煙,無菜單的餐廳,如果時間充裕,也可以有小小的Coffee break。
友善耕作的小舖,應該假日才有營業。
環境教育基地
看到雙連埤環境教育基地的指標,我們離開省道,左轉往南,進入農路。
雙連埤環境教育基地又稱雙連埤生態教室,原來是大湖國小雙連分校,從校園面積與教室的數量就可以知道,這是一所很迷你的分校,甚至沒有操場,但這小學對早期雙連埤的居民卻是得來不易。
日據時期,雙連埤只有學習日語的「公館」,臺灣光復後,由當地羅氏家族捐地,村民集資設立學堂,經過十多年,在居民大力奔走下,於民國46年併入員山鄉大湖國小,成為雙連埤分校。後因人口外移嚴重,74年時停招,當時只剩兩名學生,政府編列交通補助款,兩位小朋友天天坐計程車到山下大湖國小上課,82年正式撤校。
後來縣政府將雙連分校規劃為自然生態解說中心,設立生態教室,荒野保護協會於民國99年取得經營管理權,提供各團體作為環境教育基地。
與荒野駐點志工相談甚歡,在黑板上留下紀念。
回到土地公廟南邊的T字路口集結,經過兩個多小時的生態與人文巡禮,覺得路邊的小水塘都充滿生機。
雙連埤產業道路
進入雙連埤產業道路往福山植物園,雙連埤到福山植物園道路尾端約10km,爬升 200m,沿途緩上坡,綠蔭夾道,是很棒的騎行路線。
經過1.8公里,來到一條粗坑溪的支流,這是阿玉林道(又稱雙連埤林道)的入口,從雙連埤到這裡這段路原來也是台9甲線的一部份,阿玉林道是原台9甲線孝義到雙連埤段計畫的路基。我們曾經騎過阿玉林道中的一段,對這段溪流特別難忘,所以這次路過,就選擇這處優美又有紀念性的地方午餐。
吃飽飽就想睡覺,大力騎車趕走瞌睡蟲。
騎進濃密樹蔭構成的綠色隧道,雙連埤產業道路是一條四季皆宜的單車路線。
好可愛的交通標誌,全臺灣可能只有幾個,唯有生態豐富的地方才有哦!
到了檢查哨,福山植物園需申請才能入園,所以到這裡要繳交證件查驗。福山植物園限制每天入園最多500人,75天前開放申請,入園申請的網址在這裡,週末申請人數達千人以上,需要一點運氣才能抽中,週間就比較好申請。
騎進雲霧中,福山植物園年雨日約240天,年雨量4000公厘,是真正的雨霧森林。
進入福山後,沿途的樹蔭更茂密,騎行頗為愜意。
進入檢查哨後大約還有5.6公里才會到達通車終點,在3.6公里處有岔路到自然中心。
如果時間足夠,可以先到自然中心看福山植物園的導覽短片,先瞭解福山植物園的概況。如果時間不夠,建議出發前先在家裡看過導覽短片,這樣來福山體驗會更深刻。
回到雙連埤產業道路,注意路側,靠近自然中心的這段路使用很特殊的圍欄,一座座黑色石柱典雅的圍出美麗的曲線。
接近道路尾端,停車場前,除了水源區及各種禁止的公告,有注意到那座越來越少見的界碑嗎?
沒有錯,我們即將離開宜蘭縣,進入台北縣,喔不!是新北市啦。也許,再過不久,就看不到這老名稱的界碑了。
這是福山植物園的老招牌,據老山友說,以前的檢查哨就在停車場前不遠,大約就在界碑處,後來才往前移到現址。
行車終點,後面只能徒步進入了。
找個好地方,把車鎖在固定物上。
雨霧森林 - 福山植物園
先進涼亭,通常會有植物園的志工協助做簡單的導覽解說。
志工講解福山設立的歷史及植物展示區的概況。
這裡原來是泰雅族生息之處,民國79年創立了植物園,民國82年開放。福山是植物保育的重鎮, 400多公頃的保留地,僅開放20幾公頃供生態旅遊。
植物展示區蒐集栽種之植物達135科700餘種,計4千餘株。展示區依資源特色分為「自然教室區」、「樹木展示區」、「生活植物區」與「森林探索區」四大區。步入展示區,第一個映入眼簾的,就是自然教室區的水生植物池,一潭清澈的湖水,靜臥在群山懷抱中。
靜謐的氛圍讓人心情平和愉快,就像在天堂!
池中長了許多稀有的水生植物,如臺灣萍蓬草、水毛花、及東亞黑三稜等。
小鷿鷈、綠頭鴨、鷺鷥等悠遊在水草間,池面倒映遠山翠木,清新寧靜,水生植物池是福山植物園最讓人醉倒的勝景。
嵐湮綠海,春雨碧絲。
松語風清,萬籟俱寂。
天光雲影,活水任運。
福山植物園橫跨宜蘭的員山鄉及新北市的烏來福山, 聯絡道路多在員山鄉境內,植物園開放地區多在新北福山。因為有總量管制,動植物的生態豐富,是台灣目前難得的低海拔森林淨土。
溫暖潮濕的氣候,在亞熱帶雨林中孕育出豐富多元樣的生命。
這裡展示蕨類植物,整個區域都有圍欄,參觀者利用閘門進出,應該是為了防止原來的野生動物進入啃食。
接著是樹木展示區,以臺灣中、低海拔原生樹木為展示主題。
不只是展示,還有許多研究人員定期的觀察、紀錄、研究。
遠方的樹下有動靜,悄悄地靠近,是一群臺灣彌猴,最特別的是,有一隻母猴懷中還抱著幼猴在尋找食物。
草地上有鐵網圈出一個約一平方公尺的地方,猜猜看,這是什麼植物?........臺灣奴草
這樹的名字有夠奇怪了 ... 「阿里山十大功勞」,是保育類的藥用植物,包括根、莖、葉都可入藥,具有10種療效,因此稱為「十大功勞」。
福山植物園是一座種源基因庫,活的森林博物館。
杜鵑花園。
萬綠叢中一點紅!
生態天堂
上星期來時,與山羌擦身而過 ,驚鴻一瞥,未能留下記錄。這次特別警覺,相機維持在待機狀態,鏡頭已轉到最大焦長,在樹木展示區的後端,樹下有黑影掠過,趕緊蹲低,舉起相機,從鏡頭中確認是山羌。
山羌應該也有發現我們,但距離還很遠,所以牠悠閒的越過步道。
野生動物活動的高峰期在早上及傍晚 ,另外中午也會有一個活動的高峰值。植物園限制入園的時間就是為了避開早上及傍晚的高峰期,讓野生動物可以不受干擾的在園內活動。所以比較可能與野生動物相遇的時間就是中午時段了。
綠葉光影,百看不厭。
沿著蜿蜒的小徑尋幽探訪森林探索區,森林中生長著豐富的地被、灌木、附生及藤本植物,可能因地形起伏大、坡度陡,較少遊客進入。
生活植物區的步道就平易近人多了。
再度遇到臺灣彌猴。
咬人貓與鳳蝶。
這裡潮濕多雨,所以樹木的根不用紮很深,就可攝取足夠的水與養分,但遇大風,就可能被吹倒。大自然的運行法則與人類的社會現象是如此的相似,真的是道法自然!
今年四月,有超過三十度的高溫,有十多度的低溫,所以就出現四月的楓紅!
回到水生植物池的尾端,大夥兒直呼,怎麼會有這麼美的地方!
宛若仙境。
就像在天堂。
從天堂回來,騎在天堂路上,滿滿的幸福,還有一股說不出的輕快與滿足!
全文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