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公路車車友來說,龍頭避震器讓人顧慮的一點,莫過於騎乘當中,是否產生不必要的能量耗損,進而影響了踩踏的效率;為了一探究竟,我們來到台中著名景點望高寮實測,透過這條車友耳熟能詳的路線,了解龍頭避震器在爬坡與下坡當中的運作究竟如何?
回顧上篇:龍頭避震器與惡路的正面對決
爬坡當中,龍頭避震器是否影響踩踏輸出,是車友們在意的部分
爬坡時,作動並不明顯
讓人在意的爬坡路段,是我們實測的第一項重點。由於爬坡時,車手的重心自然向後,相較於平路與下坡路段,著重在車手把的機會並不多,大多時間是輕鬆的抓握狀態。即便在抽車時,也會以左右兩側的搖車為主,沒有太多直接在龍頭處加壓的機會,因此,龍頭避震器於爬坡當中的作動並不明顯,實際騎乘後,平復了我們對於「它」的疑慮。
在爬坡路段,雙手只是輔助,不會對車手把有太多的加壓
下坡帶來避震與穩固效能
在陡上的爬升後,回程就是陡降的危險路段,重心也隨之自然前傾。因舒適而生的性能,下坡時特別能派上用場,這也是品牌在測試前預示的重點所在。搭配這項產品有一項附加的好處,由於龍頭避震器有增高的性能,讓抓握下把變得容易,即便是柔軟度較差的車友,下坡時也能輕鬆掌握。抓握下把,一則產生較佳的空力效應,同時也讓抓握的動作變得更加穩固,特別在遭遇坑洞時,能感受龍頭避震器的作動,就像龍頭處搭載了迷你彈簧機關,削減了地面對雙臂的衝擊,提升高速下坡的把握,安全性也隨之提升。
反觀下坡與高速時遇到顛簸,才是龍頭避震器效能彰顯的時候
抓握的位置為關鍵所在
和使用前的想像不同,當重心正常分配在車手把、坐墊與踏板時,龍頭避震器的作動效果,並不是非常敏銳;只有抓握平把或下把,也就是施力較接近龍頭避震器的時候,才會明顯感受其作動效果。再者,有別於我們熟悉的登山車避震前叉,龍頭避震器的行程只有14mm,若是擔心行程過長,意外翻車的危險性,其實大可放心。假如你也是休閒取向的公路車友,想要享受輕快的速度感,但受限於幾何姿勢的要求,不得不彎腰騎車,龍頭避震器的構想,就能解除你在輪上的困擾。不僅解除手部痠麻的問題,增高器的概念,一併緩解腰部與背部的趴姿的要求,尤其在通過惡劣路況,或出現高低落差的時候,效果特別顯著,產品的設計初衷也體現於此。
縮短原先抓握下把的距離,下坡不僅輕鬆且兼富安全性
即日起到104/12/31止,原價$3,200/支的龍頭避震器直接9折給愛騎車卻老覺得手麻的你/妳!9折後只要$2,880元/支(含稅),台灣本島的朋友,還可享有免運費的服務!
買2件或購買過的車友想回購,更享有8折($2,560元/支)的優惠哦!
瞭解更多:http://www.eom.com.tw/b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