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

加裝空力手把可以讓你更快嗎?

市售空力把 各有特色


發布時間:Sep 25,2015 12:00 作者: Randy

首先,外加式的休息把、計時把、空氣力學把,其實在一般人的認知上面這些功能都是一樣的東西,我想我們也不需要針對這個定義特別去說明什麼。只是這些產品有各種不同的設計,適用的場合以及個人柔軟度也不同,我們如何找到適合自己的休息把呢?現在一起來看看。

 

先從正統三鐵車來看,整體設計從車架幾何、座管座墊、龍頭車手把全部都是三鐵車(或者說計時車)設定,空氣力學手把也是跟車架一起設計的,姑且我們就不針對三鐵車的設計面上詳述。

 

空力車手把小迷思

 


三鐵車


 

這次主題就是一般公路車或者空氣力學車加裝空氣力學手把這個部分。首先可以看到的是公路車的幾何、座管座墊、彎把以及加裝的空氣力學把,這樣的騎乘姿勢對於整體風阻有沒有改善,又或者對於騎乘姿勢會不會造成不舒適。

 

有些選手對於騎姿設定比較講究,在換上特殊裝備時也會連同整車設定一起調整,用來符合使用空氣力學把的騎姿設定。例如座墊向前、龍頭降低等等,這樣在虛擬立管角度就會近似於三鐵車的設定,但畢竟這不是三鐵車,回饋感受還是有差異,只是對於騎乘姿勢來講是有幫助的。

 


公路車加裝空氣力學把


 

接下來我們繼續看到賽場上使用公路車裝空氣力學手把的選手們騎乘的姿勢。雖然我們不知道選手騎乘起來舒不舒服,但是可以看到的是迎風面的風阻確實降低了不少,甚至比手握下把時還更低。

 


較低風阻的騎姿


 

一般公路車設定手握上把的騎姿,迎風面看起來就比較大,風阻自然會比較高。

 


一般公路車騎姿


 

再來稍微談到公路車騎乘姿勢的小觀念,除了我們非常在意的迴轉數、迴轉順暢之外,使用核心肌群的觀念也逐漸的影響了車友們。但那上半身呢?肩頸放鬆、手肘微彎就好了嗎?

 

其實不是的,公路車騎乘姿勢當中其實上半身以及手部的力量是推向車手把的,並不是只有「肩頸放鬆、手肘微彎靠在車手把上」這樣,讀者們回去可以試試幾個動作:

 

1.手部特意向車手把使出推的力量。

 

2.核心肌群使力。

 

3.快速踩踏迴轉90以上。

 

這時候你就會感覺到,其實你推進的動力會完全不同,這更牽涉到核心肌群的穩定度。

 

在回頭看看,利用上面的出力方式,搭配空氣力學把的姿勢,上半身似乎就不需要刻意使力向前推。

 


空氣力學車手把


 

因為我們開始談到了空氣力學把,這時候幾乎都是使用手肘靠在車手把的位置,所以不只是騎乘姿勢改變,連帶的使力的方式也會改變,所以讀者們千萬不能在比賽前一天才加裝空氣力學手把,其中一個原因也是「休息把」這個名稱誤導了,它可以讓你騎乘的風阻更低,但會不會休息的到什麼就不一定了,柔軟度不高的情況下甚至可能更辛苦。

 

常見的空氣力學把

 


較短的空力把

 


較短的空力把


 

從上圖可以明顯看到,這支空力把非常短,碰觸的部位除了手掌部分,支撐點大概落在手腕後方。像是這樣的空氣力學把其實幾乎是無法將手肘靠上去的,當你握下去之後就表示你正處在一個全速衝刺的姿勢,因為會有很大的力量會往前端去推。

 

小知識:根據ITU的規定,51.5公里的標鐵賽事,選用休息把也必須以「不超過車手把」為原則,這是職業選手需注意的事項。貼心的是,短把也提供碼表的安裝功能,安裝前要特別注意車手管徑是否吻合,以確保鎖固的穩定。

 


改良型設計


 

經過改良之後,可以看到支撐點的位置稍微靠近了手肘,並且也分的較開,但卻也無法將手肘靠上。

 


支撐點幾乎在手腕後方

 


筆直加長型


 

筆直的手把與較長的前端,這樣的位置就可以容納手掌與手肘的距離了,使用起來會比前面較短的空力把還要輕鬆許多。

 


舒適的支撐點


 

最後還是要提醒讀者們,使用加裝式空氣力學車手把並不是隨裝隨上,它大大的改變了你的騎乘姿勢,所以在上場比賽之前最好跑過4~5次的中長距離練習才行。

Hashtag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