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室

關於鋼絲的10個小知識(上)

透過問與答 帶車友深入鋼絲的世界


發布時間:Aug 06,2016 12:00 作者: Peter

報導協力:頂成有限公司

 

鋼絲,又稱輻條,是構成輪組的三元素之一。

 

過去的報導多著重於輪組,但深究鋼絲的文章並不多,透過頂成有限公司經理許木成的說明,我們彙整出10項關於鋼絲的小知識,分做上、下兩篇,用深入淺出的圖文,帶大家深入其中!

 

1. 鋼絲的材質有幾種?

 

雖然名為鋼絲,但就材質來說,大致可分為「鐵、不鏽鋼、鈦合金、鋁合金與碳纖」等,以目前的使用現況來說,仍以鋼為最大宗。通常,鐵鋼絲會出現在低階的通勤品項,鈦鋼絲的材質過硬,影響其韌性與回彈度,而鋁鋼絲的重量輕,雖能達到減重的效果,但材料調性過軟,容易造成後輪傳動側變形,因此,鋼絲仍是目前市場上的主流。

 


以材質而言,「鋼」絲仍是目前最主流的品項

 

 

2. 直頭或彎頭(J-Bend)

 

特殊鋼絲的要求,往往取決於花鼓造型的搭配。鋼絲的形狀,大致可分為直頭式或彎頭式(J-Bend)兩種,又以後者發展較早。而直頭式鋼絲產品,隨著近年時間的演化,也致力於改善在製程上的弱點,開發出T頭(T-head)與TCS兩種分類;近年來,直頭式鋼絲的市佔率也超越彎頭品項,成為市場上的寵兒。

 

為改善直頭式鋼絲無法阻絕的困難,鋼絲品牌推出頭部打扁,製造出類似卡榫的T字型設計,稱為T頭(T-head);而頭部打出四方形的造型,讓鋼絲在組裝時不會旋轉,進而優化製程的作法,稱為TCS(為Torsion control squares之簡稱)。

 


SAPIM的每款鋼絲,均提供直頭與彎頭的選項

 

 

3. 五花八門的線徑

 

加工前的鋼絲,整支的線徑都是一樣的,是透過變徑的過程,用以搭配在不同的車種上頭,包含剛性、韌性、彈性與重量,都在考量的範圍當中。以往我們會用「單抽、雙抽、三抽」來稱呼他們,但如今變徑的種類太多,已經不再是一個好的分類。用輪組品項來定義適合的鋼絲,是許經理更推薦的方式。從線徑來判斷,1.6~1.65mm,可做為公路車與登山車品項的分野。

 


現今鋼絲線徑的種類繁多,符合各式不同的車款用途

 

 

4. 鋼絲與輪組承重的影響

 

鋼絲本身並沒有載重量的限制,關鍵在於整套輪組的搭配。除了剛剛提到的變徑處,還有車牙的螺紋處,與結合花鼓的彎頭處,都是鋼絲最容易斷裂的地方。在完成編輪的手續後,各品牌也會針對輪組進行檢測,尤其當車友購入碳纖維的輕量品項,需特別留意輪組的承重限制。許經理舉過去在外銷市場的經驗來說,國外品牌的輕量化輪組,多以90公斤為上限,車友們不妨參考,實際情況仍以品牌提供的數據為準。

 


假如是有份量的車友,購入高階輕量化輪組時,別忘了留意承重限制

 

 

5. 圓的好?扁的好?

 

以減少風阻為訴求,扁鋼絲就是圓鋼絲變徑後,進行打扁的過程。像SAPIM最著名的CX-RAY品項,就是“小扁鋼絲”的代表。除了空力訴求、輕量、剛性和韌性的優勢,讓這款鋼絲成為碳纖維輪組的愛用拍檔,市佔率約8~9成。除此之外,線徑寬度較大的選項,稱為“大扁鋼絲”;雖然以高強度、不易斷裂著稱,售價也更平易近人,不過大扁鋼絲的重量,無法和小扁鋼絲抗衡。

 


隨著加工的過程越繁複,鋼絲的價格也跟著水漲船高

 

 

一口氣吸收到材質、造型、線徑、承重方面的知識,想必大家肯定對鋼絲更有概念了吧?下一篇我們繼續用圖文報導,帶大家深入鋼絲的數量、編輪手法、張力與銅鋁頭的小常識,敬請期待!

Hashtag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