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碟煞版公路車可以說是吵得沸沸揚揚,大到世界各大賽,小到國內挑戰賽,碟煞版輪組安全性問題已經先對市場造成了火熱的話題。今年(2016)歐洲自行車展各大廠商紛紛推出碟煞公路車,比起去年的展覽,碟煞公路車幾乎算是各家廠商未來集中火力的焦點,這次有幸測試到這款碟煞公路出「Focus Paralane Disc」,到底碟煞公路車與一般公路車有什麼不同呢?讓我們一起來帶大家看看。
Focus Paralane Disc
先說說最特別的地方,Focus擁有獨特的貫通軸快拆設計,算是他比較獨有的特色。
以下是這次測試車款的配置:
Paralane Disc,Carbon
前叉 Paralane, 12 x 100 mm thru axle, R.A.T, carbon
頭碗組 FSA Orbit C33 SL ACB
大齒盤 Shimano Ultegra 50-34
五通中軸 PRESS FIT 30
前變 Shimano Ultegra
後變 Shimano Ultegra
飛輪 Shimano Ultegra 11-32
煞車 Shimano R685
外胎 Schwalbe One Race 622 X 28
車把手 Concept EX
龍頭 Concept
輪組 DT-Swiss R23
變速把手 Shimano R685
座墊 Fi'zi:k Aliante R5
座管 Concept CPX Plus, 25.4 x 340mm
光看是配置其實可以看到原廠成車使用的配件還算是不錯的,但是鋁合金的龍頭與車手把,在外型上也許沒有什麼好挑剔的,只是重量上也許就多了一些,當然筆者其實比較偏好鋁合金三管的配置,主要原因還是鋁合金的操控調性個人比較喜歡,配件選用就見仁見智了。
原廠墊圈
知名座墊品牌加持
鋁合金龍頭車手把
較長的頭管設計
筆者測試的這車款其實尺寸並不是很大,但是可以看到頭管部份卻有著比一般車款還要長的設計,我想這會跟車款定位有很大的關係,初步我們可以看出來這台車騎乘起來應該會比較沉穩,包括過彎時、抽車時都會比較穩一些。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這款車上,我們發現了一項特殊改裝品,通常在成車搭配上並不會使用這種改裝品,由此也可知道Focus Paralane Disc在整體搭配上的用意,讓整體車輛騎乘感變得更扎實。
至於立管部份,其實很明顯的可以看到它屬於方扁型的設計,這樣的設計有幾個好處,在兩側踩踏時的施力會更加的剛硬,而縱向的吸震能力也可以提昇,在很多高端自行車當中都有類似這樣的設計概念。
Token對鎖式BB PF30系統
車架幾何部份,Focus工程師針對了「舒適」、「穩定」的主要訴求,讓騎乘者能夠獲得更舒適的姿勢,進而減緩長途騎乘時的疲勞感,除了將頭管加長、stack增加、reach減少之外,更為了達成設計上的完美程度,同時也將BB Drop下移,讓舒適、穩定能夠與輕量結合,創造出近乎完美的車型設計,這點是我們非常期待的特性之一。
前三角、前叉設計
接著來到了重頭戲,碟煞輪組與制動系統,先說說Shimano R685油壓的手感,手變把的部份大概與6800沒有太多差異,握起來說真的還感覺不出來不同的地方,這個煞車感就比較輕靈一些,所需要的力道不需要太大就有很好的制動效果,是C夾系統所沒有的感覺與效果。
R685油壓碟煞
Focus Paralane車款中搭配了「R.A.T專利快拆」,拆裝方式只需要旋轉1/4圈即可,這讓貫通軸以往拆裝麻煩的缺點大大轉變,迅速就能夠將輪組拆下來,並且保有良好的穩固性。
再來就是輪組是DT-Swiss R23,這組輪組比較特別的地方在於原廠採用了28mm寬的無內胎系統輪胎,這樣的配置造就了這次評測中最特別的部份,那就是顛覆以往的騎乘感,下面我們再慢慢提。
特殊的快拆與寬版輪胎
後三角設計具有相當的吸震特性
四平八穩 吸震十足
先來談到這次的測試路線,我們一路從平路開始騎乘,途中經過彰化139與南投148路線,基本算是緩坡與平路的綜合路線,一開始最令人感到驚豔的地方就是非常穩定的煞車效果,不但是施力都比較輕了,搭配強壯的輪組與寬胎,說真的這個煞車感覺比起C夾來說真是好太多了。接著就是碟煞輪組搭配著無內胎系統寬輪胎,有著以往我們比較少有的輕快感,讀者一定會想說,輪胎寬28mm怎麼會輕快呢?
筆者認為在這個寬胎以及胎壓之下,路面上幾乎所有的碎震感都消失了,一般我們使用23mm或者是25mm都還是會感受到路面不平的回饋感覺,現在這些感覺都沒了,身體自然也不用對這種碎震做出一些反應,只會感覺到路面變平、變滑了,這算是非常不同的騎乘感覺。
平路騎乘會恨不得把原先自己車上的輪胎馬上換成無內胎寬胎,獨特的吸震特性在這款車上變得更上一層樓。
說到這款車比較特別的地方,平路騎乘除了前面說到的舒適之外,在進行平路衝刺時它的晃動感不會特別明顯,它基本上還算是具有比較穩定的操控感,並不會因為你用力的左右搖晃而變得不好控制,加上舒適的路面回饋,會產生讓人想一再加速的錯覺。
平路騎乘相當穩定
接著放慢速度巡航的話,會發現Focus的魅力所在,它的騎乘回饋相當的舒適,如果我們將車款分為爬坡、空力與長途,我想這台車應該介於長途與爬坡之間,它可以讓你長時間、長途舒適又穩定的輸出,上半身也不會因為碎震太多而緊繃,反倒是多出更多的心力可以享受這台車的特性。
如同Focus工程師在車架設計上的各種巧思一樣,stack提高、reach縮短、BB drop下移等,利用車架來作充分的緩衝,減少對身體的負擔,這點讓人感覺非常的用心。
緩坡也同樣順暢
公路極端地形 迎刃而解
說到碟煞加上寬胎,第一個認知就是Off-road,但是公路車有公路越野車,這款車可不是這種用途。
在一般道路上,不管是國內外還是都會有不平穩的路段,像是細沙、碎石、枯木等等,相信經常往山裡騎車的讀者都知道,路邊常常並不是這麼的平,這種情況在Focus Paralane Disc的成車配置下幾乎稱不上是一個問題,較寬的輪胎帶給你較好的抓地力、穩定性、制動力,所以遇上了小坑洞、碎石、枯木基本上直接壓過去也不會有太多感覺,相對來說安全性是增加了不少。
雜物多的路面也能夠保持安全
來到了緩坡與爬坡路段,我們嘗試了幾種騎乘方式,穩定輸出以及起身抽車,碟煞車款比起一般公路車款的確在重量上吃虧了一點,尤其面對連續爬坡都會顯得比較吃力一些,但是沈穩的配置也不能完全代表爬坡能力差。
起身抽車
先從穩定的爬坡輸出開始,Focus Paralane Disc的設計,在緩坡穩定輸出的情況下,其實與平路沒有太多的差別,舒適長途與爬坡調性相互結合,爬坡起來相當愜意,尤其是將齒比調輕(11-32t)、增加迴轉到85rpm左右,這樣的程度。
起身抽車
換成陡坡起身加速的情況,突如其來的加速,除了車身比較穩定之外,瞬間加速的感覺其實就沒有這麼明顯,是胎寬的關係或者是後三角吸震特性的關係都有可能,從前面我們可以看到後下叉後端變細就可以看出來,有這樣的加速特性也許不是很意外,但它保留的是更良好的路面回饋感。
下坡部份就更沒話說了,穩定的制動性能,絕對不爆框、不燒框,也許在這個路線我們不能測試到更加極端的煞車能力,但至少已目前的情況來說絕對是比一般C夾還要來的好,說真的筆者在測試下坡時,一度還想不出來應該如何去解釋怎麼說明下坡的制動能力,我只能說煞車力道變得非常輕巧。當然我們也不能採用MTB的煞車環境帶入公路碟煞感覺,這畢竟是完全不同的情境。
綜合評價
碳框、鋁框的框煞使用久了,我們已經很習慣這樣的煞車回饋感,但是碟煞應用在公路車上與公路路面上的感覺還算是挺良好的,這真的會讓人認真考慮使用碟煞公路車的可能性,或者開始物色下一款碟煞公路車,對於碟煞的手感簡直是愛不釋手。
而Focus Paralane Disc車款本身排除寬胎與碟煞的特性之後,在車架的特殊設計之下,從前三角到後三角的改變,偏向舒適與爬坡立管,讓這台車非常適合台灣的地形與需求,不管是週末約騎或者一般約騎大多都是爬坡、緩坡,用來當作休閒騎的話就是相當尊榮的享受了。
寬胎加上碟煞感覺相當安心
優點:
1.騎乘感、路面回饋感相當舒適
2.無內胎寬胎搭配相當良好
3.操控感較穩定,左右擺動幅度不易失控
缺點:
1.成車配置較基礎,也許換上一些全碳配件可以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