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

LEZYNE,這個品牌到底怎麼念?

這個特殊的品牌名稱,是創辦人Micki微醺中迸發的靈感


發布時間:Dec 15,2016 10:00 作者: Peter

過去幾乎沒有看到LEZYNE創辦人的專訪,也讓人不免好奇,這位先生究竟是何方神聖?直到詳閱了品牌草創的故事才發現,原來創辦人Micki Kozuschek曾經是三鐵職業選手,退役後曾打造truvativ品牌,並出售給SRAM公司。在此之後,他經歷了兩年多的退休生活。而LEZYNE的故事,要從他40歲說起。

 


LEZYNE品牌創辦人Micki Kozuschek

 

 

「真的非常、非常、非常無聊,你都想不到到底有多無聊。」Micki這樣詮釋他的退休生活。

 

連用三個非常(very),表達了他實在閒不下來的狀態。眼看與SRAM簽訂的競業條款還有半年,但那時還不到40歲的Micki,實在等不及要開啟他的新事業。和律師研究了合約後,他決定從配件類下手,雖然似乎別無選擇,但他卻有不一樣的想法。

 

「這樣也好。」他心想。過去身為末端消費者的他,一直對坊間的配件類產品不甚滿意,於是,他到附近的車店大肆採購,買了2,500美元的配件產品,好好做了一番市場調查。Micki發現,當時市面上的品項多以塑鋼材料製作,總是體積過大又缺乏美感,連耐用度也差強人意。

 

於是,Micki暗自下了一個決定:「我是做零件的,今後我要把配件當成零件來做。」呼應著品牌”Engineered Design“的初衷,不僅功能實用,外型也要出眾;他的決心,定義了LEZYNE的核心價值。結合功能性與鋁合金的”性感“(sexy)外型,當時構思的產品,仍是今天LEZYNE今天的經典品項。有趣的是,這個特殊的品牌名稱,卻是他在廚房喝伏特加馬丁尼時,微醺中迸發的靈感,字典上是絕對查不到的。(註:LEZYNE正確發音為the-sign,源自設計design一字而來)

 

「因為當時要開模,開模上面要有Logo,所以才急中生智。」Micki笑著回顧。

 

以美國加州為研發中心,台灣為生產基地,他只花了7個月的時間,就把夢想轉化為出貨的真實運作,流暢的節奏,無非要歸功過去擁有自行車與零件品牌經驗,加上過去在歐美參展所留下的人脈,都在無形中為品牌打底。隨著公司不斷擴編,LEZYNE的產品線也從最初的打氣筒,延伸至2011的LED燈具,乃至於2015年開始的GPS碼錶品項。

 


不僅實用、更要好看,LEZYNE品牌的核心價值十分明確

 

 

「台灣與美國兩邊各司其職,我們是一間24小時不停工的公司。」這是Micki口中跨國合作的驕傲。

 

與每位成員無障礙的溝通,良好的互動,建立在一視同仁的基礎。Micki向我們介紹,台中大里廠區的環境整潔、設有空調,所有員工都可以使用全自動咖啡機、所有員工都是公司派對的座上賓。在這裡,男女員工享有一樣的機會,一視同仁的態度,不像刻意營造的氛圍,反而更接近他個人的生活哲學。一位沒有架子的老闆,也讓大夥願意為LEZYNE投注自己的心力,共同為這個品牌努力。

 

Micki始終相信,員工就是品牌的資產,誠如他所言:「我有許多在產線上任職多年的員工,是他們創造了LEZYNE。」

 


專訪當天,大里廠區內的員工全員到齊

 

 

不可否認的是,旗下精密加工的產品,價格全然顛覆市場的既定印象,當時截然不同的市場設定,如今已經獲得使用者的認證。十年有成,就Micki來看現今的自行車產業,他認為,目前市面上有太多自行車與相關品牌竄起,但是規模參差不齊,很難真正顧好每一個環節;至於自行車產業的現況,他認為還要走過兩年的黑暗期,既有的品牌也會通過一番重整。

 

對於品牌的未來,Micki仍相當堅定,相信公司擁有豐沛的資源。LEZYNE無論是人力或通路方面,都已建置完全,持續打造出符合市場期待的產品,腳步走得穩健。以歐陸市場為主力,Micki也看好自家品牌在美加、紐澳等市場的長期發展。

 

「不過,亞洲還是有很大的問題。」

 

「我很期待LEZYNE在亞洲有所成長,但首先亞洲的生態需要改變。目前亞洲地區的消費走向兩個極端,不是非常昂貴、就是非常便宜。而消費的方式,也二分成價格和流行兩個取向,對品質的要求反而排在第二。」但是以台灣來說,無論在自然或人文環境已大幅改善,與他20多年前第一次造訪大有不同。同樣地,定位中、高階產品的LEZYNE,也在台灣看到消費的動能,顯示環境對於自行車友善的契機。

 

關於LEZYNE:

 

Hashtag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