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南國中的自行車隊由林恒暉教練帶領,在兩年前加入了登山車起家的江思翰助教,將登山車的訓練和教學帶進日南,讓公路車和登山車並行,也增加孩子們多元發展的機會。
我們跟著日南國中的小車手展開他們一日的公路訓練,也請江思翰助教和我們談談培育自行車選手的汗與淚。
公路訓練的行前叮嚀
選手出身的思翰,專項在下坡車,但隨著數年前下坡車的項目被停辦,思翰轉練登山車的越野賽,也開始接觸公路車,在台灣登山車風氣逐漸低迷的影響之下,成功轉型當起機械師和教練。思翰在2013年接觸到大陸的自行車市場,成為喜德盛小熊車隊的選手,在自行車人口多、比賽也多的大陸,思翰又能回歸到自己的專項,現在身兼教練和選手兩職,繼續發展自己的版圖,也同時負起培育下一代的重責大任。
在日南國中擔任助教的思翰也是選手起家
日南國中的體育班有三個項目,包括田徑、籃球和自行車,中部學校的車隊主要還是以公路和場地為主,登山車多只是讓孩子們在非賽季的閒時摸索而已,但在比賽中登山車依然佔有重要的位置,同時也希望國中生可以多元發展,於是專項是登山車的思翰加入車隊後,帶進了許多登山車的教學和訓練。「登山車的訓練比較豐富活潑,有些小朋友會覺得比較有趣。」思翰說,公路、場地的練習對孩子來說會比較有挑戰,加入登山車反而可以適時舒緩學生對專項訓練的不耐,練習也比較不枯燥。
出發公路練習!
帶國中車隊,最主要還是在興趣培養,小朋友的穩定性很不好,不知道自己要甚麼,很多選這個項目都是單純覺得好玩,有些甚至之前從沒騎過車。台灣的自行車比賽一年比一年少,幾乎一整年就只有全中運和全錦會兩場大比賽,學生少了努力的目標,少了良性的競爭,少了舞台,也就沒了動力。
教練也需要負起維修和補給的工作
「小朋友有時候是需要有人陪他騎車、互相競爭,才會覺得好玩。」思翰也無奈地表示,有時候學生一整年就為了那一場比賽努力,但若結果若差強人意或是中途發生一些機械故障等意外,整年的辛苦都付之一炬,對孩子來說難免灰心,很容易就失去興趣。
努力衝上坡
培訓學生車手的困難是什麼呢?思翰直言,招生和器材是最大的問題,自行車項目和其他運動不同,器材複雜度跟單價都很高,再加上公路和登山車的配備又完全不一樣,等於一個人的器材直接要兩份。尤其在這偏鄉地區,多少會有一些比較特殊的家庭狀況,要叫家長金援孩子培養學習外的專業不太容易,但比賽規格的最低階的車都要上萬塊,一個車隊20個人就是很大的數目,再加上有尺寸問題的人身部品,實在是一筆可觀的費用。所以也特別感謝維格和英友達願意投入贊助讓學生有更好的器材能訓練、參賽。
隨車補給
孩子的起伏很大,隨時在改變,這個年紀要講到以後對他們來說太遙遠,同儕、感情、家庭的因素都很容易影響訓練的決心。在車隊裡,有些孩子和隊友、教練相處的時間比家長還要長。「運動的孩子不會變壞。」偏鄉環境,家長疏於教育,孩子如果沒有加入車隊,沒有生活的重心,在這樣的環境下很容易誤入歧途。
往山區騎
學生沒有心練習,打罵和處罰都是沒有用的,只會讓他更反彈,最好的方法是運用同儕的力量,讓孩子們相互感染騎車的樂趣和衝勁。思翰也分享了一些教練可以做的小撇步,在非賽季的期間,如果有孩子偷懶不練習,有機會就會帶車隊去騎新路線、去吃好吃的、去打卡拍照,這樣在家的孩子就會後悔錯過這些有趣的事情,下次就捨不得再偷懶了。
日南國中的孩子們
去年思翰也帶領了兩位隊內的學生赴廣州參加廣州速降聯賽雁鷹湖賽事,思翰本人拿下2017新賽季的首個速降冠軍,而兩位15歲的小鮮肉們也不負此行,分別獲得亞軍以及第五名的好成績。「只要有機會,就會想帶孩子們到國外去比賽。」思翰說,參與國際賽事,不只可以增廣見聞、增加經驗,最主要還是希望孩子能拓展國際觀,更了解自行車賽事和生態。
讓我們一起為日南車隊加油
學生受同儕影響很大,車隊裡的孩子互助互愛、共存共榮,也給車隊帶來了許多正面的影響,可是大環境不好,學生的素質參差不齊,這樣吃力不討好的工作,值得如此盡心盡力嗎?思翰淡淡地說:「只要看到認真栽培的小朋友,有一點點進步、一點點改變,就會覺得很安慰、很值得。」
期待小車手們未來能有更亮眼的表現©日南國中車隊
延伸閱讀:成就與挑戰 新竹市自由車隊從「心」出發
江思翰小檔案
參賽經歷
96年全國運動會下坡賽銀牌
98年全國運動會下坡賽金牌
2013年PINK BIKE中國速降聯賽年度總冠軍
2014密苑雲頂速降賽速降組、ENDURO組冠軍
2015張家界黃石債速降邀請賽速降組冠軍、跳遠賽亞軍
2016潮州紫蓮山速降邀請賽菁英組冠軍、2X對抗賽第四名
2016浙江長興速降國際邀請賽菁英組冠軍
2017長沙卡拉寶商場速降賽、跳遠賽冠軍
2017青海貴德國際速降邀請賽菁英組冠軍、2X土坡追逐賽第三名
教職經歷
現任日南國中自由車教練
2015環鄱陽湖前勁車隊機械師
2015環泰國公路賽中華隊機械師
2016環泰國中華隊機械師
2017環沖繩中華隊教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