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J編和大家介紹了不同種類的卡鞋,以及一起回味了初上卡的時光,相信大家車都騎得開心又安全,今天我們繼續來談談卡鞋使用,畢竟它可是我們雙腳踩踏的貼身夥伴,了解如何運用多多益善。
延伸閱讀:
上下卡的技巧
上卡啟動:先以非支撐腳(小編是右腳)上卡,發力上車出發(注意此時齒比先調整到可以輕踩前進),順利前進後,接下來換支撐腳(左腳)上卡,公路車卡踏通常都是後端較重(如Shimano的SPD-SL系列),會自然轉到可以上卡的角度,因此不用刻意低下頭看,左腳可以順勢把扣片勾入卡踏 。
卡踏在3點到5點鐘方向時,是最好入卡的位置
在右邊曲柄下踩時,左曲柄上轉到近三點鐘到五點鐘方向是最好入卡的,多練習幾次就可以抓到卡踏前端凹槽的位置,把左腳扣片勾入後,左曲柄下踩自然就會聽到"叩"的ㄧ聲,雙腳成功上卡,切記不要因為左腳一直找不到入卡點就低頭去看,要注意路況一個個步驟操作。
切忌在上卡不順時,低頭一直找卡踏
脫卡:小編是習慣在曲柄六點鐘方向,腳後跟往外施力脱卡,新買的扣片可能需要再大力一點。在脫卡後,應預設前方可能會有狀況,讓扣片和卡踏分離清楚,重心微微傾向脫卡側,如此一來有突發狀況可以隨時停車單腳著地。
停車: 無論是即將停紅綠燈、或是前方有突發狀況,建議都留一段前置量,支撐腳先(小編是左腳)脫卡後,持續滑行觀查路況,需要下車即讓支撐腳著地,假設紅綠燈的秒數不長,可把車身放傾斜一點,屁股移到上管上維持重心,非支撐腳(右腳)維持上卡,重新啟動時就回到上卡啟動的操作。
停車時重心往支撐腳擺
紅綠燈的秒數較長,或是有些人比較謹慎,也會雙腳都在非移動狀態時脫卡。但切忌還沒停車就雙腳脫卡,脫卡後卡踏很滑,一不小心踩空,身體就會滑出去,湊巧胯下撞到上管,那可是男人都知道的痛。
熟能生巧,多練習上卡也就成為習慣
比較沒把握的人,在室內先以訓練台練習也是很好的方法
相關配件的調整
以2.5號板手,可調整Shimano SPD-SL的卡踏鬆緊
除拉卡鞋本身的調展和適應,卡踏的鬆緊度,扣片的角度等也都是可以變化的。以Shimano的SPD-SL系列為例,卡踏上會標明鬆緊度,如果覺得太緊或太鬆,只要用2.5號的六角扳手即可轉調,一般來說新卡踏都很緊,先以最鬆的狀態去使用,未來如果覺得卡起來沒那麼穩固,再行調緊。
紅色處的黑色點即為鬆緊指示,標示在最上方為最鬆(左圖);最下方為最緊(右圖)
另外有些人在意鞋底扣片的角度,其實並沒有什麼入門或老手之分,喜歡踩踏感較直接的人,適合擺動幅度較小的小角度;如果想避免因為長時間騎乘而導致腳踝、腳背疲勞,則可以選用擺動空間較大的大角度扣片。
SHIMANO常見的扣片鎖固角度,由右到左為6度(黃色)、2度(藍色)、0度(紅色)三種
穿卡鞋的注意事項
1. 每個人都有慣用的停車支撐腳,騎自行車時最好培養每次都用同一腳下車(除非你真的騎一整天車,需要換邊伸展一下),忽左忽右脫卡非常不建議,容易自己混淆放錯重心。停車以後不要坐在座墊上,屁股移下來,車身放斜一點單腳站,重心也會更穩固。
2. 多多練習上卡,培養腳尖的敏銳度,讓自己不看卡踏,用腳尖去感受卡踏的位置,必要時去翻轉到最習慣的入卡位置。不再低頭後,穿上卡鞋就不斷提醒自己"現在上卡中", 目視前方對路況評估、預測格外重要,時時警戒紅綠燈與汽機車等交通狀況。
3. 穿卡鞋時,有一個缺點是不如穿布鞋上下車方便,遇到上坡抽筋定干時,那種來不及脫卡下車,知道自己要跌倒的感覺實在是...,這時候小編會評估自己能力,如果真的發現要踩不動了、腳也快抽筋了,就轉彎滑下坡,在下滑的時候脫卡,下車休息擇日再戰。
穿著卡鞋,上坡快定干時別勉強,先脫卡才是最重要的
卡鞋的優點
增加踩踏效率:踩踏的腳力不浪費,有效率轉換為騎乘速度,尤其是上坡或是長時間騎乘時,可以實際感受到效果。由於踏板已固定腳底的最佳位置,即使感到疲憊,還是可以維持最佳騎姿,保持協調性良好的動作。
具體作動為向下踩踏時,曲柄三點鐘方向下踩至六點鐘,“踩”的動作帶動前側大腿肌,維持良好的動作,曲柄進入六點鐘方向,接著往九點鐘方向“回勾”時,這段過程透過卡鞋的固定,上提動作強化後側肌群的力量,分散前側大腿肌肉的緊繃張力,進而達成良好的迴轉。
穿卡鞋有助於學習正確的騎車姿勢
改善不良的騎車姿勢:如果沒使用卡鞋與卡踏,持續使用普通踏板的話,久而久之養成腳跟向下、外八以蠻力往下踩之類的壞習慣,容易導致膝蓋受傷、腳部抽筋等毛病。而卡鞋把雙腳於踏板的位置固定住,如此一來,可以矯正原本因個人習慣而走位的位置,一上車就確保正確的騎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