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室

運動後的恢復與適應-冷療行不行?

雖然冷療行之有年 但目前沒有太多證據表明可以增進運動表現


發布時間:Jun 03,2018 10:00 作者: Ager Chen

冷療或冰敷一直以來都是非常受到運動員青睞的一種恢復方式,大家從以前就被教導冷療可以幫助消炎、減緩疼痛,但是否真能有效提升運動表現?我們今天就來帶大家一探究竟。

 


大家從以前就被教導冷療可以幫助消炎、減緩疼痛,但是否真能有效提升運動表現?

 

 

雖然冷療已經行之有年,但科學家其實近幾年才比較大量的針對冷療進行一些研究,比較驚訝的是,目前並沒有太多證據表明冷療可以增進運動表現!

 

如前一篇文章運動後的恢復與適應-靜態伸展所述,我們的身體進行運動時受到高強度挑戰,挑戰過後身體會產生發炎反應,接著人體會「自動」針對這些發炎反應做修復,修復完成後我們的身體會變得更加強大,也就是所謂的超補償。如果在這段修復過程中,再額外使用冷療法干擾身體自行的修復過程,可能會使恢復效果更差,這跟我們年輕人額外補充抗氧化劑的結果相似,當然這又是另外一個故事了。

 


挑戰過後身體會產生發炎反應,接著人體會針對這些發炎反應做修復,修復完成後的身體會變得更加強大,也就是所謂的超補償
©​https://goo.gl/xBpnXs

 

 

沒錯,冷療可以降低組織溫度並抑制神經訊號的傳遞速度,以達到減緩疼痛的目的,也可以收縮血管並限制血流量並減少發炎反應。但我們最終目的其實只有一個,就是使我們的運動表現更好,沒有運動表現,一切都是白忙。

 

雖然冷療可以降低發炎反應跟減緩痠痛,但在一篇2012年發表的review文獻中有六項研究結果表明,冷療會降低跑步運動員的速度、力量和敏捷性。科學家指出,運動員在冷療後,肌力表現會立即受到影響。不過也有部分研究提出挑戰,認為這些打臉冷療的研究有一些設計上的缺陷,包括樣本數太少,大約都只有20名受試者,說服力並不足夠。

 

任教於新罕布夏大學的運動生理學家Dain LaRoche也指出,儘管冷療一直受到運動員歡迎,但就生理學角度來說並沒有太大意義。他表示,雖然冷療讓運動員的發炎指標下降,但在肌力表現上,不論有無冷療的選手都沒有差異。同時也有研究發現,給單車選手的一條腿做冷療,結果竟顯示沒有冷療的那條腿在運動表現上更好!也代表,冷療會抑制身體的修復和降低發炎適應的身體反應,阻礙讓自己變強的過程。

 

那到底為什麼大家還喜歡使用冷療法呢?部分科學家認為,這很可能是因為「心理作用」,2014年有一項澳洲研究指出,30名年輕男子經過高強度短跑運動造成痠痛後,被隨機分配到三個浴缸,一個浴缸是冷療池(約攝氏10度),一個浴缸是與體溫差不多的水,最後一個浴缸是一般的肥皂水,但泡入這缸肥皂水的受試者被告知這缸水具有運動恢復的優異效果。結果發現泡冷療浴缸和肥皂浴缸的受試者,他們的痠痛指數和運動表現是沒有差異的,這是否代表所謂的冷療也有可能是在心理上的安慰效果,也是一個可能的探討方向。

 


儘管冷療一直受到運動員歡迎,但就生理學角度來說並沒有太大意義

 

 

目前專家也建議,冷療僅需在特殊情形使用,例如受傷後的急性期或是冰動療法(Cryokinetics)這種以冷療搭配物理治療的方式。不過有許多運動員會在連續多日的賽事過程中進行冰敷,這種情況會建議可使用冷療來減緩痠痛,雖然會讓我們前述所說的超補償效果不佳,但以運動週期來說,競賽期就是要拿出自己之前所鍛鍊的成果,這時候以減緩自己所有的不適感為首要目標。總而言之,根據不同的訓練目標和狀況,我們可以有相對應不同的處置方式,沒有任何一種訓練或是治療方式是可以以一概全的。

 


目前專家建議,冷療僅需在特殊情形使用,例如受傷後的急性期或是冰動療法
©John Pai

Hashtag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