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在五月底時,隨團參加2018台北國際自行車展的展前媒體活動,在幾天的交流之中,看到我們這麼一個腹地不大的島國,卻匯集這麼多自行車廠商,擁有這麼好的實力,與台灣自行車文化融合起來,一定很有看頭。
來自22國的自行車媒體,四天踏遍台灣北中南地區
別開生面的戶外展會
許多廠商也跟小編聊到,在戶外能夠與使用者更貼近 ©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
過去的台北國際自行車展,往往都是在指標的南港展覽館內舉辦,地位可見一斑。不過時日至今,自行車這麼一個和戶外活動息息相關的產業,近幾年台北展也以互動和體驗為主題,增加了室外展出、試騎體驗日(Demo Day)的內容,讓產品有更多的實用機會。
透過實際的使用,比口頭介紹更深刻 ©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
工廠導覽
在隔天的行程,我們走訪了台中及台南的產業聚落,深入台灣自行車的產業鏈現場,而台灣大廠們也非常有格局,對於自家產品和相關應用,介紹的相當詳細。
延伸閱讀:走訪台灣產業聚落 一窺自行車產品製造現場
踏上國境之南
對部份國家的人來說,海岸風光難得一見
許多外國記者們相當期待的墾丁騎車之旅,在第三天登場。全台灣各地的騎車景點,許多車友想必已非常熟悉,包括龍磐大草原、船帆石都是我們此行的目的,對外國人來說台灣是太熱了點,但海岸風光對一些人來說,可是在自己國家完全沒機會看到的,聯想到這幾年墾丁觀光的低潮和輿論,以自行車和海灘風景做為行銷賣點,也許是個不錯的方向。
在烈日下揮汗前進,享受南國風情,是在墾丁騎車的樂趣之一
一個更有自行車魅力的展覽
綜合這幾天的體驗,可以感受到台北展的活動,注入滿滿的戶外自行車魅力,讓小編聯想到外國相當知名的SEA OTTER CLASSIC(加州自行車展),這個全美國最大的戶外自行車展,換個說法可說是世界上最大的單車節,每年吸引近10000名專業和業餘運動員以及70000名自行車發燒友,除了品牌商和新品,更吸引人的是公路車賽、登山車賽、專為女性車友設計的活動、兒童嘉年華活動等等,多樣的活動更貼近消費者的騎車愛好。
與美國自行車文化融合誕生的加州展 ©flickr
SEA OTTER CLASSIC 2017活動影片
當然,小編想說的絕不是看到別人辦得好,就一昧的模仿,台北國際自行車展的舉辦初衷,一部分是給國內外買主業者,另一部分才是消費者及車友。但對品牌及產業來說,車友的使用感覺才是產品設計的本質,因此如何利用台灣的地理特色和製造優勢,給台北自行車展一個再進化的思考,才是小編關心的。
例如把活動中參訪的工廠內容整合規劃,在展區內規劃一個MIT產品歷史博物館區。或是舉辦限量活動,在展期間把新品拉到戶外,直接給有興趣的車友騎乘體驗等等,諸如此類的整合其實都已經在活動中看到,也都是未來台北展的新可能。對你們來說,一個吸引人的自行車展,又期待看到什麼樣的內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