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來源:廖柏順
上篇回顧:
廖柏順的南美騎行路線
厄瓜多
厄瓜多位於南美洲西北部,北與哥倫比亞相鄰,南接祕魯,西邊連接太平洋。國土包含厄瓜多本土1,000公里的加拉巴哥群島。首都基多位於皮欽查火山的山麓,海拔高達2850公尺,該市也是僅次於玻利維亞首都的拉巴斯,全世界第二高的首都。
柏順在搭機往返加拉巴哥群島時遇上了些許狀況,因為航空公司作業疏失,航站情緣在眼前浪漫上演,無法搭上計畫的班機。幾經爭執,地勤人員不願放行,在機場輾轉兩夜後,他決定改變計劃,先付錢順利移動後,返抵首都後再向航空公司文書客訴,據理力爭討回公道,這些繁瑣過程也為旅程加以調味。
秘魯
祕魯西北部多為沙漠地形,單車穿越要注意氣溫高多補充水分之外,搶劫狀況也屢見不鮮,不少單車騎士在(Piura)這路段遭遇洗劫,他也碰上供露營住宿者的精神狀況不穩定,好在沒有碰上意外,這些也都是旅途的一部分。秘魯最有名的景點之一馬丘比丘,柏順用大眾交通工具和徒步的方式遊走,除了馬丘比丘外,當地更多的是嘆為觀止的山岳健行(Huaraz),背上五天行囊,走向大自然。
玻利維亞
廖柏順接續前往玻利維亞,拜訪過去國際志工團認識的朋友,玻利維亞的首都拉巴斯為世界最高首都。而南美洲著名的亞馬遜流域,他也利用時間過去探險,其中更有搭小船釣食人魚的行程,釣上來的魚還能烤來吃。很多單車客會嚮往穿越鹽湖,以他的經驗帶足補充的水分頗為重要,他也嘗試橫越鹽湖,晚上的夜景非常漂亮。
巴拉圭
巴拉圭全國面積406,752平方公里,位於南美洲的中心地帶。雖然巴拉圭為內陸國,但巴拉圭河從北到南貫通國土中間,為國家經濟及交通運輸起了重要作用。來到巴拉圭的柏順,有些路況相當糟,所以需要用攔路搭便車的方式前進,100公里的路開著拖板車,8個小時才走完。當地人非常喜歡烤肉、喝啤酒,生活很隨性,也在巴拉圭第一次嚐到獅子肉。
巴西
正巧在巴西碰上里約奧運的柏順,事實上一開始沒有打算久留,也沒有預算要看奧運,最後卻在里約待上一個月(整個巴西境內停留約五個月)。奧運志工友人非常熱情地分享其配給的奧運門票,樂天知命的巴西人也非常享受生活,直接地表達他們喜歡的事物。
經濟和地理上,巴西在南美洲屬於強國之首,佔地也大,柏順教了小編一個遊玩的技巧,那就是巴西越往北和越往西,風景就會越原始;相對東部海岸線的觀光費用就比較高。
旅程中也發生了意外的插曲,一直以來是騎KHS公路車的柏順,在旅途中車架有了耗損,人在異鄉前後不著車店的情況下,他寫了封mail給KHS總公司,驚喜得到KHS來自遠方的支援,順利在巴西換上新的公路車,得以繼續上路完成旅行。
烏拉圭
烏拉圭為南美洲東南部國家,西鄰阿根廷,東與北鄰巴西,南瀕拉布拉他河,東南瀕大西洋。烏拉圭人口近342萬人,其中近180萬居於首都和最大城市蒙特維多。烏拉圭領土面積約為176,000平方公里,為南美洲第二小。2013年,《經濟學人》將烏拉圭列為「世界年度國家」,同性婚姻及墮胎在烏拉圭為合法。由此烏拉圭被認為是世界上最為自由及社會進步的國家之一。
智利
智利西邊和南邊相臨太平洋,北靠秘魯,東靠玻利維亞和阿根廷。地處美洲大陸的最南端,與南極洲隔海相望,智利人常説自己是「天涯之國」。
智利總共約有1,800萬人,種族以歐洲白人、混血族群居多,整體公民組成素質高,因而智利教育高度發達,教育在已開發國家普遍承認。智利的美景讓柏順印象深刻,但國家公園的規定較多,只能在特定的地方住宿,不能隨意露營。有些地方還需事先申請預計參觀的天數,提醒車友們注意。
阿根廷
阿根廷是由23個省和布宜諾斯艾利斯自治市組成的聯邦共和國,位於南美洲南部,北部鄰玻利維亞與巴拉圭,東北與巴西相連,東臨烏拉圭與南大西洋,西接智利,南臨德雷克海峽。領土面積2,780,400平方公里,為世界第八,拉丁美洲第二大,橫跨多個氣候帶。
阿根廷是非常活潑的國家,柏順也嘗試了當地著名的patagonia啤酒,旅程的最終,他來到了阿根廷Ushuaia最南端的港口,可以直接搭船前往南極,他當時認真考慮要不要去看看,一張船票要價6000塊美金。最後他選擇在甲板上拍照,結束這趟豐盛的南美之旅。
(事實上後續還有其他故事,柏順並沒有回台灣,接續前往非洲,這些故事就有待我們未來挖掘了...)
廖柏順在有世界之南的Ushuaia拍照留念
柏順自剖
32歲的柏順正值壯年,覺得有個目標去追,是相當幸福的事,隨著年紀增長看的人事物漸多了,有些反骨地想走一條不一樣的路,希望成為一個有故事的人。他說:「很喜歡電影『阿拉斯加之死』裡面的一段話,Happiness is real when shared ,在旅行初期無法體會其含義,當行走漸長漸遠,開始能重新去解讀這句話:在旅行中得到成長的經驗後,去分享,那會比旅行這事件本身更讓人快樂。」
"Happiness is real when shared" by 電影 『阿拉斯加之死』
電影 『阿拉斯加之死』劇照 ©flickr
廖柏順說:「旅行時間長了,漸漸就習慣那種物換星移的節奏,當探險的新鮮感消失,我不禁會想,我不是正在做自己期待的事情嗎?為什麼感覺上有點悶。直到身邊有了旅伴,去分享每天旅行的感覺,那種感覺非常快樂。」
不過現實上,柏順倒也不特別鼓吹“遠走”這件事,他覺得每個人身上的都有不一樣的包袱。鼓勵該正視內心的聲音,真的心中有遠行的打算,知道自己旅行的意義為何,誠實面對自己心中的想法,是更為重要的事情。
三十而立 新的開始
自由行超過50個國家,柏順透過分享會的方式,實踐他的“Happiness is real when shared”
28歲時選擇浪跡世界,如今一晃眼又過了4.5個年頭,現在的柏順選擇就自己的興趣,開拓新的職業生涯,未來他將進行導遊和領隊的職前訓練,也計劃從事單車旅遊的工作,現在透過分享會,把旅程收穫用幽默的口條和愛旅行的朋友們分享。
小編和柏順聊了許久,發現他很愛說的一句話是『價值觀只有尊重,沒有對錯。』這麼一句口頭禪,似乎就反映出,他的個性是很開放、很圓融的,用雙腳和單車走自己的人生,相信不久後,又可以採訪到柏順另一段多采多姿的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