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

紅點沙龍:輪界新一代的傳承與創新

激發台灣產業對於未來移動的跨界想像


發布時間:Aug 16,2018 15:00 作者: Jay


紅點設計沙龍,邀請到:(左起)獨立設計師羅偉誠、黃培樺、World Bicycle Relief 亞洲區負責人鄭永權、自行車新文化基金會執行長劉麗珠、臺灣紅點總監鄭雯瑄、Tern Bicycles創辦人韓安石 等人分享豐富的經驗

 

 

台灣「自行車王國」的美譽,是全球供應鏈的關鍵生產與設計聚落。8月15日,紅點設計獎邀請自行車新文化基金會執行長劉麗珠、World Bicycle Relief 亞洲區負責人鄭永權、Tern Bicycles創辦人韓安石,以及具跨國經驗的獨立設計師黃培樺、羅偉
誠等來自輪界不同角色,齊聚在台中這個全球自行車設計研發重鎮,共同探討自行車的未來價值與發展。出席貴賓包含紅點設計獎國際評審暨台灣創意設計中心總顧問張光民及巨大集團行銷長劉素娟。

 

「移動」是創新的重要議題之一,也是近年許多一流企業腦力激盪、藍海策略的重點。紅點設計獎每年受理超過18000件來自全球的參賽作品,無論是紅點產品設計獎、紅點傳達設計獎或紅點設計概念獎獲獎作品,凸顯不同時代與環境中,人們持續對移動的渴望,經由傑出的設計、產品與內容,在全球各地衍生領導性的跨國品牌。

 


 Terns Bicycles 創辦人韓安石,講談中帶有創業家獨特的自信

 

 

以城市騎乘為定位的 Terns Bicycles 創辦人韓安石分享自身打造創新品牌的經驗,要自己成為消費者,才能洞察市場需求,找出產品定位,作出差異化。未來的變化非常快,需時時關注全球趨勢,帶領團隊開創新局。他拋出:Time to Think、Clear Communication、Broadcase your Message 等多個值得經營者時時提醒自我的課題,他有自信自行車產品可以引領永續城市交通移動、電動自行車開發與創新自行車解決方案,能夠讓未來城市的樣貌大有不同。

 


World Bicycle Relief(WBR)亞洲區負責人鄭永權

 

 

World Bicycle Relief(WBR)亞洲區負責人鄭永權,創辦WBR(WBR是隸屬於國際自行車零件大廠速聯(SRAM)的非營利組織思考如何連結產業鏈,將自行車的力量與價值落實在非洲等低度開發的地區,將移動的實用性永續發展並擴大。他強調,當產生創新的想法,必須要隨時確認這是否具備必要條件,是否真實地回應在地環境與使用者需求?在非洲你可以看到很多創新產品,但是沒有團隊、夥伴執行,就無法落實。

 


自行車新文化基金會執行長劉麗珠(中),分析觀點快人快語

 

 

自行車新文化基金會執行長劉麗珠則鞭辟入裡地指出,從永續發展為核心思考,著實發揮創新的意義與價值。在中國興起的一波共享單車浪潮過後,沒有完整維修輪調系統的廢棄自行車,淪為無處安放的垃圾,成為城市痛點。創新最重要的關鍵在於永續,而永續來自於自律,如同有樁共享單車 YouBike 的成功,「樁」就是共享單車的自律神經平台能夠讓大眾共同管理運作。如同經營者與團隊在創新的同堅守自律不自亂陣腳才能創造價值。

 


臺灣紅點總監鄭雯瑄,為聽眾說明台灣紅點的宗旨和特色

 

 

觀察分析歷年獲獎作品,臺灣紅點總監鄭雯瑄說明,國際認證平台已驗證了台灣有傑出的零件與整車設計製造實力,若在產品完整度與延續性、品牌整合力、跨國溝通力,能更聚焦核心策略,可望在瞬息萬變的國際環境中,迅速開創新局面。由歷年紅點年度最佳設計團隊作為成份股的紅點指數已體現:設計能帶來商業價值。

 


培樺設計有限公司負責人黃培樺

 

 

培樺設計有限公司負責人黃培樺,過去於自行車零組件公司 SRAM 服務過六年,是擁有跨產業整合思維的資深工業設計師,巧妙地整合運用各產業的設計洞察是他工作上最大的興致。十多年來,他深耕於台灣與北美的不同產業中,足跡包括消費性電子、戶外休
閒、自行車以及醫療輔具領域。目前經營個人設計顧問公司,專於產品設計藍圖與模組式規劃。現正設計開發自有品牌皮帶小徑車,於沙龍中以獨立工業設計師的角度,分享其對於自行車價值的新定義—他認為台灣自行車產業,應該著力於觀念整合和減法抉擇,設計品與消費者的對話,將是未來一流產品的價值所在。

 


本次紅點沙龍拋轉引玉,在熱鬧的對談氛圍下結束

 

 

台灣自行車產業在未來移動領域,能精準洞察到新需求,持續開發以人為本的產品嗎?或是在發達的通訊環境中,共享經濟與智慧移動成為永續創新的典範?本次紅點沙龍拋轉引玉,激發台灣產業更多對於未來移動的跨界想像,集結眾人智慧,接軌國際,引領趨勢。

 

紅點設計大獎緣起與概述

 

紅點設計大獎的歷史可追溯至 1950 年代。為促進當時大眾對於設計世界的認識,德國北萊茵-威斯伐倫邦設計中心(Design Zentrum, NordheinWestfalen)開始建立產品的選拔機制,吸引全球各地的設計者紛紛前來角逐。1955 年後,設計中心開始因辦理國際設計獎項富有盛名。1990 年代因應國際設計競賽增多,為了具有獨特的識別性,「紅點」標誌於焉誕生;如今,「紅點」已在全球擁有高度辨識與接受度,被視為品質保證的象徵。1993 年,設立了第二個設計獎項:傳達設計獎;2005 年設立第三個設計獎項目:設計概念獎。光是 2017 年,紅點設計獎就收到來自 70 個國家以上,超過 18000 件作品投件。


為確保評選品質,紅點評審團每年由國際 30-40 位著名專家組成。評審自身或任何相關合作計畫作品皆不得參賽;務求評判結果公正中立,評審團成員每年更換。國際評審於評選現場實地審查每項參賽作品,過程遵循最嚴格的標準,依創新表現、人體工學、產品周邊系統整合、功能、耐用程度、直覺易用、情感與象徵內涵和環保等各方面綜合評量。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