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

說好下次不哭 環台賽賽後感想(二)

探討中華隊與日本隊在組成上的差異


發布時間:Mar 24,2019 19:00 作者: Benny

在肯定完中華隊的努力與付出後,我想也該是讓激情褪去,好好地來檢討這次未能保住藍衫的幾個原因。原因很多,但若仔細觀察日本隊跟中華隊成員的組成,以及戰術執行的完整度等等,就可以知道日本隊的翻盤絕非是強運而已。或許也有人會歸咎於因為路線錯誤而取消第一個衝刺點這件事情上,甚至是回朔到日月潭站終點衝線時,馮俊凱進攻路線不斷受阻這件事情上。

 

然而平心靜氣來檢討,就可知日本隊這次在最重要的第五站到來前,跟馮俊凱同分同秒,可以一拼藍衫的對手有増田成幸與小石祐馬。這時只要其中一人搶走秒數,藍衫排名登時就要逆轉,可說是導致中華隊在此陷入兩線作戰這種不利地位的近因。

 

再把眼光拉長來看,比賽歷經了石門水庫壩頂、苗栗仙山還有南投水里等高強度爬坡,日本隊還能擁有兩名可以搶衫的好手在前,中華隊卻只得保住阿凱一人,兩隊實力上的差異,恐怕還是導致阿凱必須以一打二的主要原因。

 

而在關鍵的衝刺點前,是日本隊最後一次翻盤機會,也是執行得最為成功的一次搶點列車,光是能在戰況熱到爆表的狀態下能浮出水面已屬不易,更何況是一列五人全數殺出?所以日本隊能夠掌握住這個關鍵進而逆轉排名,雖說帶有些許運氣成份,但若是實力不到位,那麼就算有好運也只是徒然。

 

此外,日本隊今年只派出五人參加環台賽,與編制齊全的六人隊伍有著一個戰力的差距,所以從第一站起,日本陣營在人數上就一直是屈居劣勢的狀態,所以不管在戰術執行或是各種成績爭取,甚至只是補水這類再平常不過的事,日本隊五人都要負擔起比其他選手更吃重的任務。而中華隊則是滿編狀態,硬要扯上運氣欠佳,我想也未必站得住腳。

 


日本隊今年只派出五人參加環台賽,與編制齊全的六人隊伍有著一個戰力的差距

 

 

那麼大家一定好奇這次參賽的増田成幸、小石祐馬、窪木一茂 、入部正太郎與大前翔等五人,究竟又是何方神聖?根據筆者調查,五名車手全部都是來自職業車隊,其中最年長(35歲),也是此次奪走藍衫的増田成幸,本身曾在2013年加入過一級車隊Cannondale外,還有著超過十年以上的職業賽事經驗;而其他人也在所屬的職業隊安排下,不僅在亞洲參與了不少UCI賽事,甚至還跨海挑戰難度更高的歐巡賽,乃至最高等級的一級職業賽。

 


除了奪走藍衫的増田成幸外,日本隊其餘四人皆是來自日本當地職業車隊

 

 

台灣這邊,有機會固定在UCI賽事出賽的除了隸屬巴林美利達跟CCC車隊的馮俊凱與杜志濠以外,盧紹軒目前將要轉戰中國的業餘聯賽,而王景徽跟吳之皓則還未有明確目標。

 

比賽經驗方面,自然也以馮俊凱最為豐富;杜志濠在U23等級賽事中,近三年有不少出賽機會;盧紹軒則在高士特車隊的安排下,連續五年也是有相當的積累;彭源堂這兩年亦吸引了不少職業隊關注,只是先前出賽機會著實不多。而對王景徽以及吳之皓而言,這幾年想要有所表現,就必須寄託在中華隊有否出戰的機會了,倘若中華隊沒有受邀參賽,那麼兩人將會面臨無賽可跑的窘境。

 


台灣有機會固定在UCI賽事出賽的只有隸屬巴林美利達跟CCC車隊的馮俊凱(右)與杜志濠(左)

 

 

從兩邊選手的賽事安排來看,就可以知道有無職業車隊對於車手在比賽經驗與實力累積上的巨大影響。職業隊有著明確的賽事規劃與訓練安排,同時車手也有固定薪資,生活安定之後可以專心於比賽上頭;而中華隊這種任務型的編隊,較難有如同職業隊般的完整安排,畢竟中華隊的隊員為一年選拔一次,隊員年年不同已經是可以預期,所以即便中華隊有再完美的規劃與準備,一年過後勢必都要面臨重新洗牌的考驗。

 

加上國家隊在運作上與商業考量為主的職業隊有著極大的差異,職業隊為求曝光,勢必要多方參加各種賽事與公開行程,才能達到車隊所需的曝光量;國家隊則是以預算編列為主,在某種程度下,是不用去擔憂車隊生存與否的問題,在安排賽事的積極度上頭,可能也會相對保守一點。

 

兩種隊伍的不同,就已經可以決定所屬隊員在許多面向上的差異,所以選手一但沒能加入職業車隊,基本上跟失業的上班族其實是沒什麼兩樣的,國家隊的出現,只能是暫時解決無賽可比的窘境,絕非根治問題的一帖良方。

 

再上UCI官網查詢,就可以知道日本今年一共是九支車隊在UCI登記,皆為三級車隊,不少車隊都有日本本地車手在內,甚至是清一色由日本人組成;反觀中華台北,則是一隊全無,所以方才所提到的馮俊凱等人,清一色都在外籍隊伍麾下,台灣車手想要搶到一紙合約,勢必要比車隊註冊所在地的當地車手還要努力才行。

 


成員以義大利為主的巴林美利達車隊,馮俊凱在他們眼中就是外籍車手,想要取得一席之地就必須更加努力

 

 

而在環台賽結束後,日本隊成員各自回到商業母隊繼續參賽,實力還有不斷累積的機會;中華隊成員如果沒有合約在身,那麼就只能等待國家隊下一次的徵召參賽,才有望再次踏上比賽場合。

 

但中華隊選拔一次僅選出五至七名正式成員,之後以名次下去遞補,也就是說,中華隊一但有出賽機會,也是選拔前幾名的車手為主,擠不進窄門的人只能自己再去尋求其他比賽管道。但日本的九支職業隊加起來則是有超過50名的日本車手登記在內,可以在大小比賽中不斷成長,同時生活無後顧之憂,與台灣車手飄飄蕩蕩的處境可說是大不相同。

 

競技運動邁向職業化,已經是世界體壇的趨勢,台灣也不是沒有過職業車隊的出現,但是都在成立幾年之後出現資金短缺的情形而解散。經費缺乏的原因很多,但大體上仍與台灣的自行車賽事不斷沒落有關,在自行車競技運動風氣未起之前,想要成立職業隊,恐怕也只是重蹈之前的覆轍而已。

 

延伸閱讀:說好下次不哭 環台賽賽後感想(ㄧ)

Hashtag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