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導協力:美利達自行車、DT Swiss
美國總統川普在2018年3月22日,正式宣布對總值約600億美元的中國進口商品加徵關稅,同時保留在60日的諮商期協商未果後,正式開啟了國際矚目的貿易戰,而美國能夠主動做這個行為,法源依據為美國的301條款(註1)。
事實上在WTO後,美國政府就沒有使用過301條款單向貿易制裁他國,會有這麼大的反應,原因是中國從2009年後,每年在美國貿易逆差的比率皆超過40%;和美國所公布的301報告中,提到中國在智慧財產權上的霸道行為,直指中國在地企業要求在地美國企業技術轉讓,侵害到美國的智慧財產權。這兩項因素,促成了美方主動出擊。
美國正式開始貿易制裁後,中國也不甘示弱的提出反制裁,而台灣為出口導向國家(2017年台灣出口中國約占41%、出口美國約占12%)參與全球產業供應鏈頗深,預估整體出口產值將因貿易戰減少GDP 1.8(註2)。
中美兩方的貿易角力,雙方的動作都牽動著國際經濟 ©flickr
其間幾經的談判,對於每個設廠於中國的自行車廠商來說,矚目的是第三波關稅制衡清單中,有課徵10%自行車產品的關稅,且可能再提升至25%。經過開打膠著、90天停火期,期間我們也討論過中美貿易大戰 台灣組車廠的春天將至?。來到2019年,實際上這場中美貿易戰打下來,對於台灣製造的自行車廠商,思考的是什麼呢?記者實際訪問到幾間知名大廠。
註1:301條款始於1980年代,授權美國總統對於不合理或不公正的進口限制,或是導致美國出口損失的國家,採取任意的貿易制裁措施。
註2:國內生產總值(英語:Gross Domestic Product,縮寫:GDP)稱國內生產毛額或本地生產總值,是一定時期內(如一個季度或一年),一個區域內的經濟活動中所生產出之全部最終成果(產品和勞務)的市場價值。
美利達自行車
美利達的總公司位於台灣,初始的自行車生產工廠也在台灣。1990年開始,陸續在中國深圳建置第一間工廠(最初的建廠目的之一為分擔台灣廠的生產壓力);以及第二間工廠在山東德州、第三間則是在江蘇南通,第二、三廠的生產目標則為供應中國的內銷市場。
美利達的行銷本部副總經理兼發言人鄭文祥先生表示,在中國部署工廠完成後,中國廠主要負責中低階自行車產品生產;台灣則是高階產品,此為美利達自行車經營的大方向,而針對各國間不同的關稅規定,可以有二個生產地的選擇,節省出口費用,也成為優勢之一。
台灣自行車工廠具有高端生產的技術
時日至今,中國廠主司價格競爭的產品(深圳廠有能力分擔部分台灣廠的生產需要);台灣廠則致力於多種少量,具高階技術的產品,這樣的模式持續到現在。一直以來美利達的高階自行車品質在國際上有口皆碑,在中美間還沒有如此對壘以前,美利達就把很大部分的心力,放在製造高階自行車項目,在創新研發、材料應用、線上管理等方面都很有一套,打下一片江山。
美利達自行車在創新研發、材料應用等方面都很有一套
針對截至目前為止中美貿易戰的因應,美利達的行銷本部副總經理兼發言人鄭文祥先生表示,就像前面提到的,我們有二個生產地可以選擇,一直以來美利達的高階自行車大部分都是在台灣生產再外銷美國,影響不大;只有少部分是在中國生產,這段時間也在各貿易戰術祭出前,在第一時間做出移單回台灣生產等因應。
展望未來,不論貿易戰延續至何時,美利達的行銷本部副總經理兼發言人鄭文祥先生表示,美利達的獲利來自於製造、銷售、投資三方,持續製造優質的自行車,也透過一級車隊實際去展現美利達自行車的優秀之處,讓大家摸得到、看得到,使市場持續信賴美利達自行車。
DT Swiss
將時間軸拉回中美貿易未開打前,起初DT Swiss會選擇在亞洲區的台灣設廠,主因為對他們來說,台灣就自行車業界的矽谷,產業聚落有經驗、完整。DT Swiss的目標是保持推出高品質產品,而台灣製造一直擁有最好的品質,因此DT Swiss選擇2004年在台灣增廠,客戶不再需要等待從瑞士長途運送而來的產品,在台灣能夠提供交期更快、品質維持優良的產品。從2004台灣廠生產鋼圈、花鼓;到2008年開始輪組組裝,演變到現在的規模。
DT Swiss亞太區總裁Urs Keller非常喜歡台灣的騎乘環境,對於在地製造的輪組也有完全的信心
將話題聚焦回中美貿易乃是於DT Swiss的廠點規劃,DT Swiss亞太區總裁Urs Keller認為,隨著中美兩方的跌宕起伏,雙方的動作都牽動著國際局勢,有些台廠可能感受到壓力,甚至遷廠東南亞等等。以DT Swiss的角度,他們需要的是能出產高品質、產量又穩定的工廠,因此對他們來說台灣仍擁有最好的條件,將持續在台灣運作DT Swiss供貨鏈,對DT Swiss而言,現階段他們不會有遷廠/增廠動作。
除了美利達、DT Swiss等高知名度的廠商,記者也和多位自行車品牌經理人討論他們對貿易戰的看法,想法上都各有主見,畢竟每間廠商在自行車產品供應鏈上主攻的品項、扮演的角色都不同,延伸到廠址選擇和製造生產策略也就不同。但他們都很有默契的表示,台灣生產的高品質自行車產品,放眼國際都有很好的口碑,對貿易依賴如此深的台灣來說,如何彰顯台灣製造的價值,是無論大小規模的車廠,都能思考的課題。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