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不少車友對於公路車彎把相當陌生,簡單來說公路車彎把與汽車方向盤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它是操控整台車的關鍵物。但一般人在選擇彎把只根據簡單的寬度與品牌做決定,而不是選擇一款真正適合自己尺寸的彎把;一旦選到不適合自己尺寸會降低騎乘的舒適性,甚至會對手部、肩膀造成傷害喔。
以筆者來說,當初組車裝置38cm彎把,對於肩寬32cm的我來說,算是超出範圍。碰巧今年FOURIERS針對女性車友與小孩,研發出比以往更小尺寸的彎把,從36cm、34cm、32cm應有盡有。因此筆者從38cm改至36cm,帶著這款FOURIERS小彎把進行一場建大武嶺盃,順水推舟測試此款小彎把分享使用後的感想。
簡單來說公路車彎把與汽車方向盤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一旦選到不適合自己尺寸會降低騎乘的舒適性,甚至會對手部、肩膀造成傷害喔
說到這裡,很多人都會問FOURIERS為什麼要出34cm、32cm的彎把? 答案:為了女性與小孩 「女人撐起半片天、小孩是未來的希望」現在騎車的女性越來越多,培養孩子騎車的父母也越來越多,甚至花大錢買一台很高級的車子,卻不符合騎乘者身型,最後只剩下「慘!」字。
因此FOURIERS此款小彎把利用鋁合金6061-T6的材質,往前延伸(Reach)75mm、折彎高度(Drop)125mm、重量301g,整體打造高抗拉強度、有效提高車把手的剛性。下把則使用壓縮比例設計,可變換多重手握位置,讓騎乘更加舒適。
FOURIERS此款HB-RA012-A6-T小彎把利用鋁合金6061-T6的材質
往前延伸(Reach)75mm、折彎高度(Drop)125mm、重量301g,整體打造高抗拉強度、有效提高車把手的剛性
使用心得
先從過去使用38cm彎把感受說起;38cm在騎乘中手肘外展角度偏大身體自然較趴,並且每當騎乘50公里以上便開始感受到肩頸酸痛,就別說去年騎完武嶺盃後不舒服的程度了。
過去使用38cm彎把感受說起;38cm在騎乘中手肘外展角度偏大身體自然較趴
並且每當騎乘50公里以上便開始感受到肩頸痠痛,就別說去年騎完武嶺盃後不舒服的程度了
今年,正好武嶺盃前經過專業技師建議換上FOURIERS36cm小彎把,過程中發現手肘角度内縮了,連帶肩膀自然上提,上半身姿勢較能挺直,非常明顯感受到肩頸、腰部酸痛的程度大幅降低,整體來說今年騎完武嶺盃後,身體呈現一種可以活動自如的狀態。
今年,正好武嶺盃前經過專業技師建議換上FOURIERS36cm小彎把
整體來說今年騎完武嶺盃後,身體呈現一種可以活動自如的狀態
不只這樣,這次武嶺爬完還必須自行下滑至清境,這長達20公里蜿蜒下坡路段;對於習慣握下把的我來說,手部內縮同時達到降低風阻,能夠用較輕鬆的騎姿來握到下把,讓騎姿更為放鬆。不過放鬆之虞,明顯感受小彎把在過彎時較靈敏,這邊需要特別小心。
最後針對衝刺握下把感受;此時手臂自然會往外施展有利於發力與卡位,這時候38cm就會略勝36cm一籌,但對悠閒騎乘的車友來說,這些微差距根本無傷大雅,最重要還是整體舒適性這才是王道。
衝刺握下把感受;此時手臂自然會往外施展有利於發力與卡位,這時候38cm就會略勝36cm一籌
但對悠閒騎乘的車友來說,這些微差距根本無傷大雅,最重要還是以整體舒適性為主
話說38cm與36cm規格差異不大,卻有著不可思議明顯的感受,如果你也跟我一樣組裝到不適合自己的彎把,那你可以考慮FOURIERS經濟實惠小彎把,讓它帶給你更多美好且舒適的旅程。
同場加映手把帶
還有,FOURIERS不只生產零件,自行車周邊配件同步執行,例如手把帶好了;雖然手把帶是消耗品之一,甚至避免內部生鏽需經常更換,但總不能使用三個月就破爛吧!因此FOURIERS研發一款BP-S001-DC30手把帶,專利濕式PU表面特殊塗層處理、止滑矽膠,發泡吸震材質,降低輾到凹凸不平的路面的震盪感。
FOURIERS研發一款BP-S001-DC30手把帶
專利濕式PU表面特殊塗層處理、止滑矽膠,發泡吸震材質,降低輾到凹凸不平的路面的震盪感
手把塞以螺絲的方式加以牢固
大家都知道大雪山路面有夠爛,卻又很愛往山裡騎,此款手把帶歷經大雪山顛簸路面的考驗,算是吸震效果不錯,不至於震到手麻。除此之外,筆者的手汗無敵多,在沒有戴手套的情況下,FOURIER手把帶止滑效果頗佳,最終價格與適用性是值得下單的寶物。
此款手把帶歷經大雪山顛簸路面的考驗,算是吸震效果不錯,不至於震到手麻
新款手把帶十月中即將上市唷!請大家敬請期待
2019 Eurobike Fouriers 新品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