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作為單車產業的核心,除了你我所熟知的整車品牌之外,其中不乏多元的角色。包含代工、組車、代理以及整合貿易等,在這領域裡有著無數的隱形冠軍,甚至國際大牌都將他們視為不可或缺的一環。坐落於彰化,即將迎來50週年的鐵甲工業正是整合貿易商的最佳代名詞,所服務的客戶遍佈全球,可以說是實實在在的隱形冠軍。這次很榮幸的能邀請到鐵甲工業的林立偉林總經理來跟車友們一起深入這既熟悉又陌生的整合商的角色;一窺這累積了
60年,對一個人來說是時候開始享受人生的年紀,然而對於企業則是邁向高峰的開始。要知道企業的經營就像培養孩子的成長,中間的過程充滿著無數起伏,成功中夾雜挫折;挫折則成為成功的契機。台灣知名單車零件製造品牌,祥力金屬CIONLLI如今已達一甲子的年頭,製造基地佈局全球,所生產的坐墊、握把套等更是在歐美受到諸多車友的喜愛。然而能擁有這番成就絕非偶然,其中的過程更不如你我想像的這麼順遂。 祥力金屬C
環法、環義、環西,三大賽作為單車競技的最高殿堂,不僅是每一位單車好手們的目標,更是所有單車相關品牌的心之所向。畢竟能站上這個舞台,不論是產品還是品牌本身都是一項重大的認可,對於內部經營的提升更是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而台灣作為單車王國,無數企業經手、代工並成為環法品牌中隱形的冠軍,可以說是幕後最重要的推手,然而能以品牌進軍的卻少之又少。 知名輪組品牌NOVATEC久裕興業有著前往三大賽的夢想
經營一間企業需要面臨的不單止有商業上的往來,內部經營組織等也時常考驗著領導者的運籌帷幄,凡事只要牽扯到「人」向來都會極為繁雜。這也是為什麼許多企業在中期後,便需要外部資源的投入以此來完成蛻變,而我們過去所熟悉循序漸進的演變方式,已無法適用於當今的企業。隨著科技的日新月異,改變的節奏上已無法用常規來看待,尤其AI的誕生更是加速了數位轉型,因此現在的企業需要面對的衝擊是頻繁且不計其數的。 企業經
單車,除了車架、輪組以及三套件外,最重要的莫過於變速套件組,有如心臟般的存在成為驅動單車前進的動力來源,而左右全世界單車變速的主要的三大品牌中,最年輕的非SRAM(速聯)莫屬。如今的SRAM才要迎向第40個年頭,放眼望去整個單車產業發展,它就如同剛踏入大學的莘莘學子充滿無盡的活力與想像力,更總是保持著勇於挑戰的心。這也是為什麼在近幾年SRAM開始放眼未來,不只投入全新變速套件的開發更著力建構名為S
在注重減碳與環保的現代,E-bike 已經成為全球交通的關鍵載具,歐美國家急需大量的高性能 E-bike,各大品牌都在尋找最佳的電助力(電輔)系統的解決方案。 而哪間廠商可以完成這個艱鉅的任務,正是美的集團工業技術事業群旗下的 MOTINOVA。 未卜先知,搶先佈局 MOTINOVA 早在 2019 年時,就在越南佈局。 與美的集團經驗豐富的大規模精益製造體系、完整的供應鏈
凱德科技成立於2009年,以「誠信優先,顧客至上」的理念經營,主要代理德國大廠西門子(Siemens)發行的3D設計軟體Solid Edge,負責軟體銷售推廣、教育訓練與售後輔導等業務,於六都皆設有服務據點。 ©凱德科技桃園分公司(凱德科技) 凱德科技台中分公司布置風格活潑,以自豪的3D列印技術打造大型咖啡杯 「凱德創辦人Daniel深耕資訊界二十年,深知Solid Edge在電
E-bike可以說是自行車產業的未來發展重點,尤其在疫情之後,自行車成為了民眾運動與通勤的選擇,更實現了許多人騎乘的夢想。因應此發展趨勢,越來越多外進產業關注到E-bike的潛力,如汽車業、手工具業、電子業皆相繼投入E-bike行列,推出許多創新技術,想在市場上佔有一席之地。 透過今年的台北自行車展更能感受到「產業逐漸電子化」的趨勢,相較去年,E-bike區增加了40%的攤位,帶起了電機馬達
依稀記得2019年底,COVID-19開始快速蔓延,讓許多人重新思考疫情下的生活型態。像是健身房、運動中心等密閉空間都有著極高的染疫風險,單車就在疫情的浪潮中成為了許多消費者的首選。回首過去兩年,漫步在各城市的街道上,常看見E-bike穿梭自如;甚至出遊到郊區也能看見民眾騎著E-bike悠遊山林。 黃女士騎著BARRY閃電俠電輔車與先生一起環島,一圓年輕時的夢想 (照片經黃女士授權玩酷國
2020年,Covid-19爆發,大大的改變了全世界的生活型態,自行車成為民眾交通上的新寵兒,在歐洲各大都市裡,隨處都可見E-bike四處穿梭的身影。疫情帶起E-bike的快速成長,連同電子、能源產業一同受惠,接連進入單車產業搶奪大餅,開啟E-bike的群雄割據時代。 疫情之後,E-Bike成為大眾在都市裡的交通首選 推翻傳統作業模式,協創善用整合與客製化能力服務客戶 但,想分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