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 Bike在這個能源危機以及追求環保的時代成為了大多人的選擇,尤其在疫情之後更是在歐美掀起一股電輔車的風潮。確實,他的出現完美的解決的交通堵塞以及空汙等議題,但其實電輔車還是有著不少問題,想要真正的成為追求永續的關鍵鑰匙就必須去克服。E bike品牌 Mokumono 的聯合創始人Tom給出了這樣的回答:「E Bike存在著不少問題,我們必須在結構與製造面上重新評估才能讓他成為真正解答。」
永續這陣風已經吹到傳統產業,為了達成2050的淨零碳排,各企業開始紛紛招攬ESG領域的人才需求,即使你對這個領域不了解,也被逼迫著跟上。「永續」對於許多自行車業者來說,是新的價值認定,隨著議題發燒,也有許多企業承諾在未來會持續增加對永續發展的投資。但,許多業者心中存有疑慮,「追求永續與利潤極大化,是否只能二選一?」、「永續=零污染,沒有企業做的到吧?」、「錢都賺不夠了,還要花錢做永續嗎?」
全球最大的自行車零部件製造商SHIMANO公佈了其2022年Q1至Q3個月的業績報表,從這份資料可以看到SHIMANO於2022年的銷售額比起上一年有著顯著的成長,雖然在Q3的尾段有下降的趨勢,但目前為止不論是單車還是釣具在業績上都持續穩定的上升中。 ©SHIMANO 雖然從去年年底自行車產業遭遇到原物料以及供應鏈短缺問題,爾後於6月再度爆發眾多品牌砍單與延單,需求急劇下降的狀態,首當
要用一句話形容現在的單車產業,那就是「冷若寒冰」,誰也沒想到會在一瞬間從天堂掉到了地獄。經歷了2年的訂單暴增,產線全開依舊還是無法消化訂單,雖然非常忙碌也非常疲憊但看著財政收支表臉上總是有著止不住的笑容,因為你知道肯定是賺個盆滿缽滿,看來要跟員工一起過個好年已經不再是問題,你唯一要擔心的就是如何把那堆積如山的訂單給消化掉。 但在今年6月情況急轉直下,前陣子因為預期會缺料而重複下單造成了組車廠
自從疫情爆發後人們對於單車的需求量瞬間暴增,相關產業因此瞬間訂單滿天飛,從成車到零件都有供不應求的狀況產生,在當下許多廠商認為已經準備回到07、08年的黃金時代。然而需求暴增的問題也隨之而來,運費高漲;交期不穩;原物料短缺等層出不窮,但零售端依舊持續下單,剛到店的新品馬上被一掃而空,可是上游廠商卻遲遲無法給出一個確切的交期,不只是變速套件連車架都是如此,消費者在付完訂金後能做的就是苦苦等待,如果又
知名訓練台品牌Wahoo於 9月推出全新升級的KICKRs不久後,便對虛擬軟體龍頭ZWIFT提出多項的侵權訴訟,主要針對ZWIFT所推出自有品牌的室內訓練台以及其相關的核心技術。 ©Cycling News 在美國特拉華州地方法院所提供的資料來看,Wahoo認為ZWIFT侵犯了與智慧型訓練台相關的三項專利,同時對JetBlack Cycling提起了類似訴訟,這間公司在製造了Zwift
轉眼間為期四天的台中自行車週已在今天劃下句點,回顧這四天,雖然感覺還是沒有回到2年前的榮景,但在每個品牌的攤位上能看到人員忙碌的身影招呼著來自國外的買主,眉頭深鎖全神貫注的討論著,盡力的為公司與客戶爭取最大的利益。在經過漫長的會議,看著客戶收起公事包,起身給予彼此一個擁抱並握手致意,在目送客戶離去後,喝口水並靠著椅背稍作休息,回想剛剛會議的種種,腦袋裡卻已經開始急速運轉,但還沒讓機體冷卻,手機的鈴
E bike,全名為Electronic Bike,又可以稱作為電力輔助車,第一台原型車款是由Panasonic所推出,距今也已經有10多年的歷史。但在過去公路車與MTB稱霸的時代,E bike只被視作為通勤工具,在法國與德國則普遍作為都市內的貨運運送工具,基本上是跟運動扯不上邊的,甚至可以說許多人是鄙視在道路上騎乘E bike的騎士。 ©在歐洲E Bike已經成為代步工具的首選 然而
公路車在台灣的人民心目中基本上就是「單車」的代名詞,許多人在正式接觸單車運動時,最先開始的不外乎就是公路車,進而在延伸至三鐵車、MTB乃至於最近最熱門的瓜佛車款。而隨著時代的推進,從原有的框煞進展到碟煞車,大幅度的提升了制動力,但是分類就不像MTB這麼多元(XC、Trail、Enduro、Downhill等….)反而更朝向整合的層面,過去的空力車與爬坡這樣的界線也越來越不明顯,而「全能車」就是在這
記者會說了哪些重點 ©自行車產業暨台北國際自行車展(TAIPEI CYCLE)國際記者會 「自行車產業暨台北國際自行車展(TAIPEI CYCLE)國際記者會」於9/13舉辦,邀請到產業龍頭巨大及桂盟探討自行車產業面對數位化、智慧化及永續發展的變革之道,也宣佈明年台北國際自行車展將以「永續」為主軸,並以五大主題串接展示與活動,歡迎國際買主回歸! 全球各產業都進入低碳革新的新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