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間為期四天的台中自行車週已在今天劃下句點,回顧這四天,雖然感覺還是沒有回到2年前的榮景,但在每個品牌的攤位上能看到人員忙碌的身影招呼著來自國外的買主,眉頭深鎖全神貫注的討論著,盡力的為公司與客戶爭取最大的利益。在經過漫長的會議,看著客戶收起公事包,起身給予彼此一個擁抱並握手致意,在目送客戶離去後,喝口水並靠著椅背稍作休息,回想剛剛會議的種種,腦袋裡卻已經開始急速運轉,但還沒讓機體冷卻,手機的鈴
E bike,全名為Electronic Bike,又可以稱作為電力輔助車,第一台原型車款是由Panasonic所推出,距今也已經有10多年的歷史。但在過去公路車與MTB稱霸的時代,E bike只被視作為通勤工具,在法國與德國則普遍作為都市內的貨運運送工具,基本上是跟運動扯不上邊的,甚至可以說許多人是鄙視在道路上騎乘E bike的騎士。 ©在歐洲E Bike已經成為代步工具的首選 然而
公路車在台灣的人民心目中基本上就是「單車」的代名詞,許多人在正式接觸單車運動時,最先開始的不外乎就是公路車,進而在延伸至三鐵車、MTB乃至於最近最熱門的瓜佛車款。而隨著時代的推進,從原有的框煞進展到碟煞車,大幅度的提升了制動力,但是分類就不像MTB這麼多元(XC、Trail、Enduro、Downhill等….)反而更朝向整合的層面,過去的空力車與爬坡這樣的界線也越來越不明顯,而「全能車」就是在這
記者會說了哪些重點 ©自行車產業暨台北國際自行車展(TAIPEI CYCLE)國際記者會 「自行車產業暨台北國際自行車展(TAIPEI CYCLE)國際記者會」於9/13舉辦,邀請到產業龍頭巨大及桂盟探討自行車產業面對數位化、智慧化及永續發展的變革之道,也宣佈明年台北國際自行車展將以「永續」為主軸,並以五大主題串接展示與活動,歡迎國際買主回歸! 全球各產業都進入低碳革新的新戰場,
©堆積如山的庫存量不知何時才能消化完 這陣子常聽到各家對於下半年度的悲觀預測,不只是自行車產業,連同手工具、電子業也是哀聲連連。大多工廠向我們表示接下來要沒單了、庫存問題不知該如何消耗。回想這兩年,大部分台灣廠商瘋狂拉貨,只要有貨就不怕賣不掉,倉庫等於「金庫」,但今年三月開始,美國聯準會升息、通膨高漲,全球需求反轉,庫存瞬間變成了燙手山芋。 ©美國庫存指數創下三十八年新高,台灣同樣嚴峻
重複下單自去年開始就是熱議話題,但最近電子業連三倍下單(triple booking)的狀況都出現了。許多業者預期供應鏈庫存過高的現象,需要幾個季度才能重新平衡至較健康水準,目前下游正一波一波的調整庫存。短期內自行車產業看不到曙光,至少到今年第四季之前大家都很辛苦。有業者笑稱,「這兩年確實有賺到錢,就只能想辦法撐過這一段時間。」 ©在疫情影響之下‚單車變成許多人的戶外運動首選‚但也造成產業過
近兩周業界的熱議話題不外乎是老牌自行車貿易商無預警地宣布停業,確確實實給業界丟了一顆震撼彈,此議題也蔓延出供應鏈的擔憂,在如今供應市況緊張、通膨議題衝擊,加上疫後消費回歸常態等情況下,自行車相關需求早已轉趨疲軟。另一方面, SHIMANO日前也表示入門款、中階款自行車庫存回歸常態,全球自行車需求走緩。 ©入門款、中階款自行車庫存回歸常態,全球自行車需求走緩 儘管目前零組件的供應和物流仍
臺中市推動「iBike倍增計畫」自109年底正式啟動,市長盧秀燕與交通局局長葉昭甫今(3/29)日舉辦記者會,宣布「iBike倍增計畫」已突破1,000站建置營運,將持續推動以滿足市民及地方民意之期待與需求。 ©台中市政府交通局 市長盧秀燕表示,iBike為串聯市民出門的第一哩路及最後一哩路,為提供市民更便利的公共自行車服務,市府自109年底起積極推動「iBike倍增計畫」,升級自行車
資源有限,該如何創新、發想、實踐?如何投資運動科技產業?這其中潛藏的機會和挑戰又有哪些呢?商業模式是促進運動產業經濟最大的力量,據商周報導指出,產業想要推動運動經濟最缺乏的其實是「對商業模式的想像力」。 面對龐大的運動市場,台灣的製造能力佳、產業鏈遍及全世界,絕對有機會成為運動產業生態供應鏈的領先群!在有限的資源裡,我們需要一本新的教戰指南,一個結合數位轉型願景與運動產業發展的策略。
大家都說商場如戰場,儘管近幾年台灣品牌在國際市場上的能見度逐漸提高,但多數品牌想打進歐、美、日等品質掛帥的主流消費市場仍是難上加難。 主要原因在於這些市場中,上至代理商、經銷商,下至一般的消費者,對於產品的品質、功能性與創新性都有著極高的要求,若品牌不具一定的市場聲量,就難以為其品質做保證,自然無法得到在地廠商與消費者的認同。 不過在彰化鹿港就有一家零配件品牌靠著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