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美國知名的電動車品牌Rad Power Bikes繼兩次裁員之後,在聖誕節前夕又進行了一輪裁員,雖然沒有特別表示裁員的人數,但這家公司在4月與7月已經解雇了將近170名員工。「目前會這樣的操作主要還是為了維持整體營運順暢,細節的部分無法透露」Rad Power發言人在記者會聲明著。不過這並不是個案,從今年下半年開始越來越多的自行車和科技公司遭遇經營困難,好一點的就是放無薪假,慘一點就是直接大舉
轉眼間就來到2022歲末之際,回顧這一年對自行車產業來說就像是洗了三溫暖,從訂單滿載、產線全開到實施無薪假,讓不少見識過大風大浪的沙場老將們都直呼這是百年難得一見的景象,下一步究竟該往哪個方向走?沒有人能下定論,面對這樣多變的未來只能走一步算一步。而在這個後疫情時代,世界也掀起一股「永續」熱潮,為了因應烏俄戰爭所帶來的能源緊縮,歐盟甚至提早徵收碳關稅,意味著各大企業必須著手淨零排碳的相關政策,否則
臺灣自行車輸出業同業公會(TBA)今(23)日召開第十一屆第一次會員代表大會,同時改選理監事,由三百六十八家會員推選出廿七位理事及九位監事;桂盟董事長吳盈進則由現任理事長曾崧柱手中,接任第十一屆理事長。吳盈進加入公會多年,期間積極參與公會事務,關注推動自行車產業發展。 新任理事長吳盈進當選後也發表感言,致詞時除感謝大家對他的支持,更特別感謝TBA理事長曾崧柱、BAS理事長劉湧昌,對他在對未來
Wahoo Fitness針對知名的軟體品牌Zwfit侵權一事從11月起便開始進行訴訟,而再早些時間更是針對澳洲的訓練台品牌JetBlack起訴,但於昨日Wahoo官方公開表示已經與JetBlack達成和解,並即刻撤銷所有的訴訟,但針對Zwfit的案件Wahoo並未表示有和解的意願。 ©Zwfit 這邊為各位在科普一下,Zwift作為全球知名的線上軟體,與JetBlack合作打造了全新
一家企業要經營60年絕非一件簡單的事,建大在這六十年來,克服了外在經濟、社會條件的挑戰,並維持內部企業資源、創造企業文化並兼顧營業成長等,從資本額新台幣96萬元的自行車胎工廠,在今年邁向第60年,成長資本額近91億元,為營收400億元的國際企業,這中間的酸甜苦辣,難以道盡。 ©楊啟仁 董事長 為慶祝建大創立60週年和建大全球研發總部啟用,建大輪胎12/15於雲林斗六研發總部舉辦建大6
商周於上週五舉行「2022碳競爭力高峰會」,並邀請各產業的優等生出席,包含友達光電董事長彭双浪、台達品牌長暨基金會副董事長郭珊珊、台灣愛立信總經理周大企、中鼎集團董事長楊宗興等人。 這場高峰會乾貨滿滿,實在精彩!在會議一開始,友達董事長彭双浪首先說道,「很早之前我就認知面板產業是非常耗能的,這也是我們長期以來的痛點。」 「我們從2003年就開始實施第一階段的CSR(企業社會責任),現在
自行車產業近年在新冠疫情及氣候變遷的兩大全球議題下依然需求暢旺,2023年台北國際自行車展至今已有750家企業、超過2800個攤位報名,展會商機可期。歡迎自行車產業的設計師、製造商與零售商於 2022 年 12 月 12 日前提交最新研發成果,角逐2023年台北國際自車出展創新設計獎的榮譽,掌握邊境穩健開放後的首次台北國際自行車展,我們期待更多國際參賽者共同成為亞洲最大的自行車展會中的注目焦點。
Google、臉書、亞馬遜、微軟、蘋果這些科技巨頭,正嚐到人們轉向「活在當下」的衝擊。疫情時期商業模式改變,科技相關產業產生極大的人力需求,但如今各國逐步回歸常態,領導者也意識到經濟衰退的趨勢,這場短暫的百花齊放似乎嘎然而止。 © 科技巨頭股價下跌,釋放出哪些市場警訊 Mata今年第三季收入比去年同期下滑了4%,團隊規模更將縮減約13%,並且需要資遣1萬多名員工;而Google母公司A
UCI 宣布,截至目前為止80個創始會員已承諾遵守其針對氣候的相關規範,作為以環保無法脫勾的自行車運動必須為環境踏出那關鍵的第一步。而通過簽署UCI 章程,聯合會、男子和女子 WorldTour 車隊以及 ASO、Flanders Classics 和 RCS Sport 等主要賽事組織者就必須按照歐盟所提供的標準來測量以及公告碳排放量,並研擬相對應的計畫來能源的浪費。 ©UCI 針對環境議
由經濟部工業局主辦,國際知名的品牌評鑑機構Interbrand執行的年度「台灣最佳國際品牌Best Taiwan Global Brands 2022」調查結果出爐,知名的高級自行車、電動輔助自行車品牌美利達(MERIDA)以4.67億美元品牌價值,再度榮登2022年台灣最佳國際品牌第10名。 無獨有偶,經濟部國貿局主辦的台灣精品獎決選結果也在今天揭曉,美利達的全能型公路車Scultu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