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聖誕紅綻放的季節,當感恩與瘋趴在臉書上洗版時,我的心總是飄向迷霧濕滑的古道中,於是,我在寒冷的雨夜中離開溫暖的被窩,踩上踏板去拜訪林道中久別的兄弟,與老友一起騎過青翠空靈的幽谷,溶入滿山耀眼的金黃星火中。歲末是感恩的時節,這是一篇回憶文,謹以此獻給多年來陪我一起騎過、一起走過的朋友們。 眾神的花園 8度C,海拔1450
回顧上篇:[Eric單車日記]坪溪古道 太和山步道(上) 坪溪古道 綠光樂活 進入平溪古道,路幅與剛剛騎過的水泥段類似,但騎在松針地毯上,雙輪傳回熟悉的林道路感,顛簸中帶著軟Q,這是來自大地的真實觸感。大部份的路面曬得到太陽,感覺比密林中的林道乾燥些,多變的路面與地形,轉換成豐富的騎行快感,光影與林相的變化,觸動了體內源自遠古荒野的基因,有一種回到家的感動。
郊山的便利,大山的氣勢,深山的氛圍,這是一條本益比超高的路線,有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感動、有融入綠光森林的寧靜喜悅、有溪水喧騰銀花飛濺的快感、有高速下滑貼地飛翔的暢快,無論新手或老手、無論夏天或冬天,只要入寶山,總是精采絕倫、讚嘆而歸! 山林中的盛宴 為了讓洽公團的家屬也能親近山林,體驗在
參考資料:《掌握登山車技巧》 你認識登山車嗎? 「登山車」一詞其實就是個具有爭議的問題。 登山車對於大眾的認知就是「有避震器的、平把的、輪胎很寬有顆粒的」,基本上只要符合這幾點,大多人就會認為這台就是登山車。理論上也沒什麼問題,但,因應騎乘程度的關係,登山車的世界遠比公路車還大。 另一個最多人的誤解,認為公路車適合騎平路,登山車適合
單車時代【前進Off-Road】系列這次要帶各位讀者前進賞楓勝地【霞喀羅古道】。 Syakaro霞喀羅為泰雅族語的烏心石,因山區盛產此樹而得名。古道橫跨新竹縣五峰鄉、尖石鄉,是早期當地部落的聯外交通要道。日治時期修築警備道路,設立砲台及派出所,現仍留有許多遺址。 古道沿線經過大漢溪源頭的上游,翻越頭前溪及大漢溪的集水區,形成溪谷源流的特色;而步道有多處極佳的賞楓點,
天未亮,我們在前往高山祕境的路上。 在公路車盛行的現在,越來越多人都享受著速度感帶來的刺激,而我們這次要拋開速度,把轉動時間巨輪的發條放慢,用熱愛寶島的心情去探索我們未知的驚喜。 郡大山,台灣百岳之一,位於南投縣信義鄉,中央山脈旁的一做大山,標高3263m。主要為布農族郡社群(isbubukun)居住,郡社群目前散布在信義鄉東埔、羅娜、明德及台東縣海端鄉、延平鄉及高雄市那瑪夏
野火燒過這裡,裝甲車輾過這裡,百年前,牛車隊還絡繹不絕的穿梭在荒煙蔓草中,現在,這裡是登山車的越野樂園。 我們來回開了400公里,為的就是... 用最貼近土地的方式,閱讀大肚山最動人的風景。 大肚山的單車密徑 大肚台地位於台中市區西側,習慣上稱為大肚山。台地呈狹長的南北走向,北臨大甲溪,南臨大肚溪,平均高度200~30
上坡簡短平又緩,下坡寬徑無落差 綠意盎然,流水潺潺 半日悠閒,我心飄然 坪溪古道+太和山步道是車友桂哥、小楊、小傑等人多次探路所排出的精華路線,車子停在此處,在雙泰產業道路上剛好是和上回灣潭古道同一個入口: 整裝出發了 來到這裡
推推推,用力推 3小時地美景相伴 15分鐘暢快下滑 原本這週安排的花蓮瑞穗2日行程,因為前2天的瑞穗大地震+降雨機率高達90%而作罷,臨時改為泰安麻必浩部落的580林道,沿著 JC大的足跡,我們把車停在攔砂壩旁,開始今天的推車行程。 看到這種透綠的溪水,沒有下水實在是很難受,防止山老鼠
回顧上篇:太平山與翠峰湖 翠峰湖環山步道 翠峰湖環山步道,是環繞翠峰湖的環形步道,整條步道幾乎都在生態保護區內,起點在翠峰景觀道路15.5公里處,全長3.9公里,許多路段是昔日運材軌道路線整建而成,空靈的景觀與精彩的生態絕對值回票價。 環山步道北邊路段是生態最豐富的地方,但也最崎嶇,而且生態脆弱,最好步行進入,或在解說展示站折回翠峰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