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Bethany / 單車時代整理 在新舊工作的銜接點,我給自己排了七天的旅行。跟我的單車,去一直想去的地方走走──花東、太魯閣、日月潭、阿里山。不暴衝、順順騎,細細感受這趟旅程的一切。要銜接這幾個景點,翻山越嶺是必須的。腿力不好,爬坡慢,就要有趕路的心裡準備。估算好每天的路線行程,安排好旅宿。繼續忙碌手邊的工作,再幾天。 旅程即將到來。
新聞來源:Giant 巨大公司董事長劉金標(標哥)為慶祝80歲生日而舉辦的自行車環台騎乘,於今天下午2時30分騎回終點─台北市國父紀念館,圓滿順利地完成2度環台之行。此次歷經12天,共完成966公里環島騎行,更突破2007年第一次環台的記錄! (2007年15天927公里) 領取完環台證書,團員開心合影留念 @Giant 此行雖時值梅雨
新聞來源:Giant 巨大公司董事長劉金標(標哥)為慶祝八十大壽再度集結車友的自行車環台之行,訂於5月1日起至12日止在環繞全島的道路上舉行。 標哥說:「八十有幸再環台, 共創活力新未來。」 © Giant 此次活動由集團執行長羅祥安(安弟)領軍,5月1日上午7:30由台北市國父紀念館出發,以逆時針方向,經由台中、高雄、台東、花蓮、
為了在升遷的跑道上狂奔,總是延後想去的旅行、放棄最愛的運動,「事業有成了以後再說」這個想法,讓你不斷延後自己的單車環島夢?單車時代旅遊達人系列講座第2場,由單車環島專家:吳冠霖來分享他的環島經驗。 提到環島,很多人會想,我不知道該怎麼規劃?我需要換一台單車嗎?我的體力夠好嗎?但聽完吳冠霖的演講,你會發現,原來這一切都不是重點! 單車環島,其實沒想像中難
一大清早,聞來的不是消暑的涼風,而是會打顫抖的冷風,台灣已進入季節交換之際,從10下旬至11月下旬,早晚溫差能達10度,白天出門溫度為17~19度,中午來到27~30度,加上冷氣團一波波南下侵略台灣,也許今天氣溫25度,翌日卻來到15度。 溫差大、天氣不穩定,加上小雨霏霏,對於戶外活動來說是不能輕忽的課題,特別是早早出發吹風的自行車旅行,一整天經歷大溫差,最怕的便是造成呼吸道過
文章來源:林杰宗(用力騎) 單車騎過全台灣許多地方,沒有一個地方像屏東萬巒鄉萬金村讓我有很熟悉的感覺,這個小村子與我有著血濃於水的關系,四十年前的某一個仲夏夜裡,用力騎就出生在這個神恩環繞的小村莊。 騎訪萬金絕對不會迷路,到處都有造型簡單,指向清楚的路標。 萬金村位於萬巒鄉東北方,與赤山村同屬舊平埔族人居住的聚落。週邊有
自行車環島不再只是順著台1線台9線繞一圈,也不再只是選擇這些路段上的城市、鄉鎮停留,甚至走馬看花,而是去一般車友不去的地方。 第一,去了這裡,別僅是看風景,用不同的角度和玩法,認識在地。 第二,除了大景點,在街頭巷弄、部落村莊、田間小徑、一間製茶莊等,能發現具有台灣味和台灣精神的地方,而自行車環島可以不侷限巴士的班車路線和時間,到達這些其他人不容易前往的地方。 &nbs
我們對於單車環島的概念是:「單車環台一圈,在一次為期7~10天用單車做為交通工具,完成環台。」 廣義來說,單車少了大巴的框架束縛,肌膚感官等能更深切感受這塊土地的脈動,所以單車環島能體驗到與搭乘大巴不同的感受。 筆者在單車旅行期間,體悟到可以結合大眾運輸來完成單車環島,並結合台鐵、高鐵、船或是大巴來完成15天的單車環島。 過去安排
台灣夏天,從6月起,約至9月中旬結束,雖然9月下旬開始進入秋季,但北回歸線以南的台灣南部和外島,像是台南、高雄、墾丁、台東、綠島、花蓮等,白天高溫仍在32度上下,約至10月下旬,才明顯轉涼,在這幾個月間,台灣是屬於夏季型氣候,表示白天大太陽,午後可能會出現大雷雨;這段期間也是颱風侵台的季節,以及會讓你全身蓋滿紀念章的紫外線。 因此有幾項建議,讓你在單車環島間更安全,也能在了解氣
報導協力:台灣自行車協會理事長 林耀彰博士 上一篇介紹了環島旅行前應準備的物品和騎行觀念後,這一次我們可以從一般單車環島旅行的路線來開始規劃。以台灣本島來說,環島可分為順時鐘(由西向東)和逆時鐘(由東向西)的路線,較建議新手或首次環島者,路線的安排可先嘗試由逆時鐘方向來進行。 照片提供:台灣自行車協會 逆時鐘方向(由西向東): 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