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問問大家都是怎麼使用下把位的?透過一項數據可以發現有趣的現象,大部份30%左右的車友,連續使用下把位的時間約5到10分鐘。只有10%左右的車手可以保持下把位1小時以上。數據連結 因此藉由數據推測,很多車友沒有針對核心肌群進行充分的訓練,除此之外,大約有27%的車友選擇不會“使用下把位”和“在衝刺時才使用下把位”兩項,這意味著超過四分之一的車友們、並沒有充分運用整體車輛的功能。
在【齒比面面觀】 大盤的前世今生一文中,我們知道大盤齒比的演進雖然緩慢,但是以自行車驅動系統的構造來看,大盤只要在齒數上做點調整,對於整體的齒比變化卻是無比巨大。從早期的52/54到現行的標準盤53/39,再到52/36跟50/34這類被稱作壓縮盤的產品出來帶動風潮後,如今,在越野公路車吹起一陣超級壓縮盤的風氣,也即將襲擊現有的公路車市場。 為了應付超乎常理的大陡坡,或是抓地力極差
剛開始嘗試三鐵運動的朋友,其實不用心急,認為應該買上大把裝備,才能夠融入比賽。重點應該放在運動/訓練本身,以自己現有的東西優先使用,確定符合大會規定,再看看有哪些真的需要,能夠幫助完賽的裝備能添購,那麼一起來看看小編的整理吧。 游泳 泳鏡 高階款的泳鏡瞄準運動競技而設計 ©speedo 泳鏡重要的是戴起來的密合度和舒適度
文章名稱:如何透過飲食「增肌」或「減脂」 固定網址:https://www.mr-sport.com.tw/food/how-to-eat-when-you-want-gain-muscle-and-lose-fat.html 想要「增肌減脂」除了積極訓練外,從食物中「攝取足夠熱量」,也已是普遍觀念。不過,有這樣的概念可能只能做好50分;若能知道自己一天要攝取的營養素(蛋白質、脂
報導協力:CPS 上回我們了解了功率名詞,相信大家對功率訓練也有深一層的認識。那麼實際功率到底是如何測呢?就讓小編親身走一趟CPS,帶車友們一同了解。 延伸閱讀: 搞懂功率名詞 訓練方向更清晰 實際如何測功率呢?一起來看看 Hunter Allen曾在功率訓練課程說:FTP功率測試無法完成的原因是還沒具備應有的條件
採訪協力:FSA 根據【齒比面面觀】齒比與迴轉一文所談,我們知道車手在面對複雜多變的路線時,如果想要維持穩定迴轉,那麼根據地形來變換齒比是重要且必要的。根據這個目的,各變速廠家則是推出了各種齒域的大盤與飛輪。而在各類型的路線中,大家又以爬坡,特別是10公里以上的長爬坡最為重視。如此漫長的爬升,對於騎士的負擔可說相當巨大,所以找出能用最有效率的方式了結山路,是所有人一直在找尋的目標。
在2018一年裡單車時代不斷收集知識,用最簡單的文字方式傳達給各位車友們,幫大家在疑問下解答,在今年即將畫下句點的同時,我們也整理出最受歡迎的知識篇,幫大家做個大回顧。 ► 盤點市售常見卡鞋 不同特性各有千秋 公路車運動專用的卡鞋,和其他運動穿的布鞋大有不同,卡鞋的鞋底堅硬,高檔的卡鞋更是以碳纖製作,廠商以公定的邵氏硬度作為依據,搭配自家的硬度指數分析,強調不同等級
資考資料:UCI 地球只有一個,作為一個優良車友,把補給垃圾收好是基本。也因為有這片美麗的土地,我們才能盡情享受大自然賜給我們優質的比賽環境。 地球只有一個,需要珍惜美麗山林 近幾年,大自然不斷的發出警告訊號,海洋生物被塑膠製品勒到變形、被吸管貫穿氣管、吃進塑膠袋死去。這些已經不是「新聞」。最近,菲律賓綠色和平組織用撿到的塑膠垃圾製作了
文章名稱:按摩球使用初簡介 固定網址:https://www.mr-sport.com.tw/weighttraining/massage-ball-introduce.html 市面上號稱可以「放鬆肌肉」的工具百百種,你用對了嗎? 不少消費者可能是在「認為」自己有肌肉緊繃的狀況下購買這些放鬆工具,但實際使用的頻率不高,甚至不知道如何使用它。所以,在開始說明如何放
報導協力:CPS 從開始騎車時我們會注意每次運動卡路里的燃燒量,到後來有了穿戴裝置,從心率等數值來確定訓練強度是否足夠。精益求精,談到自行車功率訓練,這個專業且科學化的方法,到底有哪些優點呢?單車時代邀請到專業的CPS來帶我們了解。 CPS兩位專業的負責人的Eddie(左)和阿錫(右) 追溯功率訓練的歷史,兩位美國自行車教練界的權威Hu
Severity: Notice
Message: Undefined offset: 0
Filename: views/documents_list.php
Line Number: 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