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運動科學的導入與重用,單車騎士的培養有著重大的改變,除了飲食外,訓練的內容也更為精緻且多元化。尤其在休賽季時為了提高肌肉使用度,同時也避免因長期投入單車訓練造成疲乏,不少選手會選擇嘗試馬拉松、游泳等其他運動進行轉換,但同樣的是幾乎每個人會在其中加入力量訓練。乍聽起來或許有些矛盾,畢竟力力量訓練會增加肌肉進而導致體重增加,這與追求輕量化的單車競技不太相符,然而這樣的想法早已被推翻。 隨
恢復之於訓練以及飲食,這三者對於單車騎士是最關鍵也必須深入研究的課題。你我都知道什麼該吃、什麼不該吃;你我都知道該怎麼進行訓練,但大部分的車友卻從未好好研究關於「恢復」這件事。俗話說的好:「休息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這樣的道理也適用於騎車,每每結束一場騎乘之後,除了享用美食撫慰受傷的心靈外,肌肉經過高強度的摧殘更需要細心的呵護才能避免運動傷害的產生。適當的恢復才能騎的更長且更久,套一句老話,運動是為
運動是減重的方式之一,但肥胖者運動要小心,有些運動可能會讓膝關節耗損更嚴重,缺乏訓練或一下子做得太猛,不僅沒有減重效果反而受傷。 球拍類運動最傷膝蓋 肥胖者因為體重過重,讓關節負擔加重,加上肥胖造成內分泌的改變和慢性發炎,讓關節更容易出現問題。運動除了是減重不二法門,也會為身體帶來許多正面的效益,但新研究指出,肥胖的人不適合做球拍類的運動如羽毛球、網球等等。 一份刊登
居家運動正夯,線上運動影片眾多,要怎麼挑選適合自己的影片?付費、不付費、即時、非即時哪種比較好?不小心受傷了該怎麼辦? 居家運動初階者怎麼挑選影片? 以瑜伽為例,Goddess Yoga Tw創辦人李元琪(Vicky Li)指出,線上瑜伽影片可分為3~5分鐘(單一動作)、10~20分鐘(短序列練習) 、40~60分鐘(完整練習),如果是初學者,可以先從10~20分鐘
自從台灣宣布三級警戒延期到六月底,讓不少熱愛戶外運動的車友們大嘆吃不消,但為了全體的安全,避免戶外戴口罩騎車可能造成的風險,仍鼓勵儘量找個適合在家運動的項目,保持身體的靈活與體能,以下讓我們來看看單車界的網紅與選手都怎在這疫情期間宅在家過生活。 單車界當紅女車友曾晴在家以踩訓練台與跳繩做好防疫期間的居家運動 首先是年輕有活力,單車界當紅女車友曾晴,上個月才牽到DIZO新車時就因為疫
前兩回我們帶大家透過徒手的方式與訓練帶在家健身,兩者皆屬於輕量接近中強度的訓練方式,有助於大家在疫情期間維持體態。這回我們在訓練中帶入啞鈴,進行負重訓練,建議大家在家可以2-3天訓練一次,幫助鍛鍊全身肌群,增加肌肉量喔! 火箭推 火箭推是結合了深蹲及肩推的複合動作,可同時訓練上肢與下肢,整個過程會動用到股四頭肌、臀大肌、腹直肌、豎脊肌、肱三頭肌等肌肉群,可以說全身上下大部分的肌肉群都鍛
除了上回介紹過的徒手訓練,比起啞鈴,小編個人更喜歡利用彈力帶來做訓練,主要原因在於它好攜帶也好收納;此外,彈力帶也是很好的訓練工具,它能進行多種肌肉訓練,無論是胸肌、三頭肌、背肌以至核心肌肉都能達到良好的訓練效果。同時,透過彈力帶進行訓練時為了保持姿勢穩定,會更容易刺激到深層肌肉,提高訓練效果。總而言之,一條彈力帶就能鍛鍊到全身肌肉,以下小編就分享幾個動作,讓大家能在家裡一起跟著做。 阻力飛
疫情嚴峻,三級警戒發布,健身房紛紛暫停營業,想到外頭的開放空間伸展伸展筋骨卻因帶著口罩悶熱難耐,讓人就此罷休。不過身為運動成癮的你難道就因此怠惰嗎!?既然出不了門,那就跟著小編疫起宅運動吧! 以下我們為車友提供幾組在家就能做的訓練,從低強度到高強度分為徒手、彈力帶和啞鈴。基本上徒手與彈力帶的動作訓練主要以體態維持為目的,進一步來說,鑒於疫情期間我們很難像在健身房一樣保有強度,如果車
發生很多事情的2020年,終於,即將到了尾聲。 十二月份,是用來審視這一年預定計劃的完成率 ; 也是用來制定明年新目標的月份。 在今年,我找到了一本很適合每個月份都閱讀的一本書《過得還不錯的一年》(附註一)。而我之所以被這本書名吸引是因為,我曾經在摯友的IG看到一則以這本書名命名的貼文標題,她用來形容自己嶄新、與過往截然不同的生活。 《過得還不錯的一年》
正所謂「一年之計在於冬」,許多人在春夏之際飲食控制規律,一進入冬季就彷彿搭上一輛失速列車,飲食不忌口,讓減去的體脂過了個冬天就全部補了回來。但其實冬天才是一個適合增肌減脂的季節喔!為什麼這麼說呢?在冬季,人體於低溫的環境中需要消耗更多的熱量與脂肪以提高基礎代謝率,從而維持體溫的恆定,因此,冬天氣溫低,基礎代謝率也會比夏天來得高。 聽小編這麼一說,你是不是也等不及想動起來了呢?在擬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