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疫情爆發至今,還沒看見明顯的趨緩,而五月到七月份的自行車賽事也都陸續公告延期。接下來的幾個月會是非常過渡時期,如何找到替代的訓練方式,並保持騎車的熱情呢? 讓我來分享一下,上週如何宅在家裡,開心地完成訓練與騎乘。 準備好自己,隨時迎接上場的一刻 全國升三級警戒 升三級的第一天,配戴好口罩出門,離開市區作訓練,雖然課表為低強度的有氧,但騎乘時的汗水很快浸濕口罩,讓
相信很多車友看到標題心裡可能會出現這樣的OS:賣鬧啊小編!連上下車也要你教喔?沒錯沒錯,小編今天就是要來教各位菜逼八的新手如何安全地上下車。 小編相信很多新手跟我一樣,在還未真正接觸公路車前多半都是騎YouBike或是有低跨點設計的自行車,而這種自行車和公路車最大的不同就是座管與上管的高度。騎乘傳統的自行車,由於座管較低,當車身靜止不動時,雙腳可在臀部不離開座墊的狀況下,自然、且安
鐵人賽事共包含游泳、自行車、路跑三個項目,可以想見所需的裝備非常多,究竟哪些是必須,哪些是非必須,對新手來說判准不易,所以這次單車時代邀請到鐵人爸爸張政雄來和新手一起盤點三鐵裝備! 游泳 三鐵衣 游泳是三鐵中的第一個項目,一般來說專業的選手會穿著三鐵衣,顧名思義這是一種為三鐵所設計的運動服飾,可同時滿足游泳、騎車、跑步。為能同時達到三個運動項目的需求,三鐵衣擁有
車手把、座墊與卡踏構成人體與單車間的「黃金三點」,這三個接觸點決定了騎乘的舒適度以及騎士和車身整體的適配性,其中車把更是設定一個良好的座艙系統時必要的考量。進一步來說車手把的把型、尺寸以及正確的設置攸關了騎士的肩膀、頸部、背部、手臂與手的舒適度,同時能避免局部麻痺的現象發生。這回單車時代要來和各位聊聊如何選擇車手把,提供有意替自己的愛車做升級改款的新手一個參考。 車把應該多寬呢? 一般
前些時間投稿的文章「你還在打100 psi」頗受迴響,也引網友起討論使用較低的胎壓,難到不會造成爬坡時會有遲滯感並拖慢速度嗎?這次我們就來實測見真章,邀請CYTO車隊的選手陳立宏進行5種胎壓的實測(30、50、70、90、110psi),看哪一種胎壓可以騎出藍色公路最速/最慢紀錄。 註1:選手在通過終點才發現單圈均瓦高出1瓦 註2:每次騎乘前,請選手脫鞋後站上電子體重計,從第2
身為一個單車新手,每每看到其他車友能夠一邊騎車一邊拍照總好生羨慕,因為小編自己連單手騎車都還沒能成功征服啊!其實放雙手騎車這個看似非常酷的車技在騎乘途中可是非常實用,除了能夠拿手機拍拍美景之外,還能讓你邊騎車邊進行補給、穿脫外套等,當然啦,最重要的還是在衝破終點線時高舉雙手,做勝利的手勢啊! 重心向後 穩住核心 首先將你的骨盆向後傾斜,並將重心向後且集中在座墊上。接著穩住核心肌群,穩定
春節剛過,不少人大吃大喝了好多天,但常聽長輩說元宵節過後才算完完整整的過一個年,而要在元宵後才開始減重的朋友們,單車達人小歪與Q老師張佩蓉營養師告訴您超簡易的懶人減重法。 一年一度的假期,親友聚餐容易吃多動少,相信體重多了2~3公斤也是人之常情阿!年後許多人開始準備減重,除了基本的運動之外,單車達人小歪教您二個關鍵減重的小秘密! 單車達人小歪 首先,運動時間最少要超
「因為怕痛,所以不動」或「因為怕痛,所以一直戴護膝」都是短多長空的錯誤觀念,無助於關節保健…… 手機的通訊群組上總是瘋傳著各種保養膝關節的文章,有名醫說屈膝、壓腿、抬腿是保養膝關節的3大法門;有達人說他每天跪著滾膝蓋20分鐘,滾一滾退化性關節炎都好了;有文章說走路是最安全的運動,但為什麼又有節目來賓說游泳和騎車才是最好的運動?明明知道運動戴護膝可以避免軟骨磨損,但為什麼
時至今日,科學化訓練或許已是老生常談,在許多運動領域都逐漸拋開土法煉鋼的方式,導入運動科學,透過數據讓訓練更有效率。那在自行車領域,科學化訓練是在做些什麼呢?這回我們邀請到CPS的自行車教練,同時也是運動防護員的阿錫來為我們做說明,幫助新手們進一步認識何謂功率訓練,並有效提升自己的騎乘表現。 CPS教練阿錫曾在國家運動訓練中心支援自由車奧運培訓隊的運科資料蒐集 為什麼選擇功率來做判
樂天桃猿重砲朱育賢日前以出賽17場比賽敲出11支全壘打的驚人速度打破中職紀錄,得到國內外媒體的重點關注,他國中才開始練棒球的出身,也再次成為大家津津樂道的話題。無獨有偶,另一位中華職棒的典型「大隻雞慢啼」代表、中信兄弟投手官大元,更是直到19歲才接受正規訓練,然而至今已經邁入第10個球季,成為兄弟最資深的投手。 一般認為運動選手如果要發展得好,訓練一定要乘早,在台灣國小3年級開始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