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

王胤之:自我、自信、自傲,迷航於昏明之間 (上)

跨過黑夜即是黎明,東山再起的關鍵在今年


發布時間:May 12,2012 0:00 作者: 愛輪氏

感動100人物專訪:王胤之
 

綽號單車王子,俊俏小帥哥、精瘦英挺的身型、落落大方的氣質,他就像是脫離塵囂、漫畫般的卡通人物。他是一位優秀的車手,台灣單車史上首位效力於海外職業隊的車手,更曾拿下2007年Tour de Nouvelle Caledonie的黃衫。他曾是台灣之光,但目前無人問津。人生機遇難料,當他該獨領風騷的時刻,他遊移於光明與黑暗的灰色地帶。

 

 

王胤之
Profile

所屬車隊

e-MA車隊;Bonne Chance飯田車隊

綽號

單車王子

生日

1988/10/21

身高/體重

180/66

血型

AB

出生地

新竹縣竹東鎮

學歷

自學

興趣

自助旅行(台灣漫遊)

未接觸單車前的運動

乒乓球、棒球、武術

偏好的騎乘地型

長爬坡

最得意的事

2007 Tour de Nouvelle Caledonie總冠軍

戰駒簡介

SIMPLON Serum

 

自學一日縮時剪影

 

09:00  起床、梳洗
09:10  伸展活動、蹓狗
09:20  早餐(歐式麵包、生菜沙拉)
10:00  瀏覽單車新聞
12:00  午餐(家中)
13:30  練車,以台3線為主加強丘陵能力(約80-120公里)
18:00  梳洗、伸展運動
19:00  晚餐(家中)
20:00  個人時間
24:00  休息
 

 

 

父母親兩人決定讓王胤之和小 5歲的弟弟在家自學,王胤之於小四開始脫離體制教育,弟弟則連幼稚園都沒進過。母親當初是想因材施教,跳脫學校大鍋炒的無差別教學;父親則認為學校的數理科目有其必要性,由父親擔任數理老師。台大物理碩士的父親說:「胤之從小個性倔強,我不厭其煩的教他數理,他始終沒興趣;我教的挫折,他學的痛苦,甚至數度爆發教學衝突上演父子倆擂台戰。」王胤之回想起那段日子,「我閱讀大量的課外讀物,特別喜歡科幻小說,教科書實在沒有吸引力。」
 
即使自學,王胤之每週都會到學校與乒乓球隊練習,騎單車須行經是彎延起伏的寶山水庫。當別人騎的是低風阻的彎把公路車,他騎的是大腳登山車,直到換了一部GIANT CFR入門公路車後,也想放下球拍當位鐵馬頑童,「單車更好玩、與自然、人群互動,特別是擺在櫥窗亮晶晶的單車更是吸引人。」
 
每日騎車 70公里當興趣
 
國一開始,王胤之每天練車約 3小時固定騎乘八五山,無論颱風下雨都照練。當時瘦弱的他踩著 CT盤 (50/34),練轉速、沒速度。週末跟著俱樂部團騎,車隊往往在一個小爬坡後就離他而去;參加小比賽更是慘不忍睹,父親笑稱他是位慢郎中,「他進終點時連大會帳篷都收了。」與王胤之年齡相仿的朱梵心是頒獎台上的常客,他也想變成像朱梵心一樣的強者。
 
 
後來,王胤之開始翻閱國外單車雜誌,當時看不懂英文的他學起選手刮腳毛以降低風阻,甚至跟父親要求買一組 2萬多元的 MAVIC Ksyrium輪組。父親見到兒子的生活以騎車為核心,要不就買器材當作另類的補習費吧!
 
突飛猛進:人生轉捩點
 
高一階段,王胤之參加 2006年北海岸自行車大賽,當時 17歲的他拿下公路賽總冠軍,他就像剛冒出頭的日出,沒人知道他從何而來。當時的第二名是前外籍職業車手,他告訴胤之:「你年輕,應該到紐約闖闖,在那裡你可以跟實力更強的人較量。」比完賽後,余文祺、張壽生等車界前輩都恭賀王胤之的表現並說他是車壇未來的新星。余文祺贊助王胤之的器材及報名費;張壽生則穿針引線介紹他到香港隊訓練、比賽。父母親是以既期待但又怕受傷害的心態來看王胤之的未來,他是家族中第一位運動員,「以前胤之只是愛騎車,但現在興趣變成了未來成就,身為家長該如何成為孩子的教練?」
 
父母親積極為孩子舖路
2007年,父母親自掏腰包讓王胤之到法國俱樂部團練 2個月,他於環台賽也有好表現,曾經穿上 2天的白衫;9月份參加法國Tour de Nouvelle Caledonie拿下總冠軍,18歲的他成為亞洲第一人穿上此賽事黃衫。隔天的當地報紙這麼寫:能拿下此賽事冠軍的車手,你的精彩表現,有權利與義務到歐洲發展。
 
18歲成為職業車手
1年後,日本梅丹本舖車隊延攬王胤之加入職業隊,他與新城幸也、福島晉一、相澤康司、宮澤崇史等好手一同訓練及比賽。他披上梅丹本舖車衣以環台賽作為首戰。梅丹車隊為將王胤之塑造成運動明星,替他製作宣傳海報並強力宣傳。
 
愈多的關注形成更強烈的得失心,王胤之當時幼小的心靈無法承受外界的期望與壓力,心理失調影響生理發病。2008年環台賽前夕,王胤之賽前重感冒,到醫院掛急院。第三站就上收容車。梅丹車隊說沒關係,人生難免不如意。
 
黃衫魔咒、黑暗降臨
2008年4月,王胤之跟著梅丹車隊到歐洲集訓、比賽。他想延續 2007年拿下黃衫的敢鬥與氣勢,但一到自行車殿堂的歐洲比賽是種震撼教育,從 3月到 9月,車隊行事曆排滿了密密麻麻的賽事,歐洲詭譎多變的氣候,一場比賽中可能遇到下雪、騎行結霜的路面。車手在零度的氣溫下比賽,全身要塗滿熱身油才能禦寒;沒信心完賽的車手,隊經理會放一張緊急聯絡卡於車衣口袋,騎到迷路時可當救命錦囊。
 
提前下課 DNF是正常
集團熱身放行後以時速 50km/h狂飆,王胤之難以適以此種競賽步調,曾經一度開賽後 5公里就上收容車。王胤之說,亞洲車手想在歐洲拼戰要特別辛苦,歐洲車手將亞洲面孔看做是小朋友,到後面吃沙就好,「當時能完成歐洲比賽的固定梅丹隊員僅有新城幸也及宮澤崇史兩人,其餘大多是 DNF。」梅丹車隊跟胤之的父親說「沒關係,我們要用 3年的時間培養王胤之。」
 
比賽難,融入車隊生活也不簡單
 
歐洲待第1個月,他已身心俱疲,「我還曾經騎車晃神而摔車。車隊前輩建議我如何調整鞋底板,我再怎麼調整都掌握不到他們所形容的踩踏感覺。我迷惘了,我不會騎車。」未滿 20歲、眾人期待的新星,王胤之心裡的焦躁、不安、恐懼,心理壓力迫使身體生病,騎車時右膝部位異常疼痛,去醫院檢查卻也沒問題。每到大賽,膝痛跟著出賽。
 
兒子獨自在歐洲征戰,父親也跟著忙碌,上網搜尋王胤之的賽事成績,但始終找不到名次,原來他大多是 DNF,下回要倒著找會省事些。因為歐洲簽證3個月效期的關係,王胤之在歐洲比賽兩個多月後得先回台,等待車隊再次徵召到歐洲。王胤之先前在歐洲比賽不再亮麗,這封車隊徵召令遲遲未來。
 
被車隊降級到板凳名單,王胤之在沒有車隊的奧援下,拿下阿里山、太平山、北大武山的 3座冠軍。但…這還是侷限於台灣的格局。
 
 
自學培養自主,圓融應對進退靠時間累積
 
王胤之肩負著 2007年黃衫的隱形壓力,加入梅丹車隊後積極進攻、試圖拿下好成績。日本是重視倫理、講求輩份的團體文化。王胤之試著單兵作戰,極需要一只冠軍盃證明自己。車隊則認為他過於自我,難以聽從車隊前輩的建議,在那支由各國車手所組成的車隊,車手以不流利的英語溝通很容易產生誤會。
 
王胤之是 e-Ma車隊余文祺培訓的車手,新城幸也是福島晉一的子弟兵,即使新城幸也征戰過環法賽,見到福島晉一就像是學生見嚴師,老師坐著,學生站一旁。這是文化的差異。新城幸也當初也在車隊被罵的很兇,日本文化是愛之深、責之切。王胤之在車隊也常道歉,更曾被隊員指責:早點打包回家吃自己。當時單純的王胤之真的開始打包起來。
 
(待續)王胤之:自我、自信、自傲,迷航於昏明之間 (下)
更多照片:

Show all

Hashtag
Top